第45章 匯聚而來的是光,發散出去的是熱 (第3/6頁)
天豆園張澤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能選定我們為“不動點”,而熵增的方向又為“動點”;那麼這樣,首先便是出現了兩種劃分式“區別”定義;因其便是以不動為參考點,去參考動的事物;而更應該是,如果要參考的是,一動俱動,不動皆不動;理念上不能為自己樹立一個“定”的,然後照著,定點變,因為定點是不變的,定點確實位置不變,但時間卻在變;有一點點矛盾性。
因為都是“一氣所化”,當我們覺得有一股氣是在“通虛”時,其是不是就又是在進行“填虛、填充”這樣一種“實化”的過程;
天地之變,虛實之間,坎離之間;古書中早有記載,只是我們自己參透的不多;但其有沒有關係,沒有關係,因為“人”,最終還是要按照自己的方式來。
但其實這股“氣”有沒有進行“情況分裂”,沒有;因其也還是它本身的“那一股氣”;只是“易”出了不同;而不是因為“定義”而改變了其整體形象;不要被現象迷惑才是;
其世間一切“現象”就只能夠幫助我們提出問題,而不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想要解決問題,就是要回到事物“變化”的根本上,這就是“象帝之先”,其“帝”就是起源、根源、作為出發點一樣的事物。
其不能因為我們看似懂得了“易”,而就直接把事物原本的形象都替換掉,這多多少少都有點“自以為是和自作主張”了。
並不是說不好,而是說,其我們更應該:與時俱進,該怎麼樣的時候就怎麼樣。
即,坐聽風雨;外面的風雨在跟隨著時間變動,那麼,我們是坐著不動的狀態,而其我們雖然是地理位置不變,但難道我們自身的時間就不會跟著外界的變動而變動嗎。
即,要用整體性的完整定理,論述一種狀態,達到我們預期想要的效果,而不是結論。熵增沒毛病,但是用一種現象的方式方法,產生一種結論就會有偏差。
所以,其對於“熱寂、歸墟”等概念,是否便就是對我們所處的世界:這股氣,進行了偏差性的現象級概念定義。
而如此一項,作為出發點級,整理人類思維大腦的事物,居然發生了偏差,那麼可見,其最終的我們會被導向進一種怎麼樣的“二元”對立性思維中;
好在世界的真相併不掌握在一個人手裡;而是掌握在“這個世界”本身的狀態中,即:自然。
其世界確實會在一定時期內,迴歸“寂墟”般的狀態,但要明確的是,“它”既然會變化到“熱寂、歸墟”的狀態,那便就一定又會變化回到它“不熱寂、不歸墟”我們所向往的狀態中,只是時間性的問題;
因為有一陽,則必有一陰;亦陰亦陽謂之道;因為這股“氣”其自始至終,都是“它”自己,而不再是一股偏導性的概念,因為,其這就是“中”;
而最好的便是:“不定義”,甚至連一些代號性的“道和氣”的名稱都不去賦予,而其如果是要賦予,也便都是最為獨一無二性的詞彙;
因為怎麼說,如果是要叫“道”來介紹它自己,它肯定也不知道該怎麼說,如果它說:我是誰誰誰;那一定是假的;
而“名”都是別人叫給你的,而不是我們自己所有的,只是漸漸的,我們也習慣了他人賦予給我們的這個詞彙:道;其合適的我們也才會漸漸接受。
但“我”是誰?
沒有“我”,或者說“我”並沒有被定義,只有別人稱呼“我”時的“常名”;而這也只是個代號,但卻是一份被我們自己所認可的“常名”代號。
而如果,我們將這股不能夠被“區分和定義”的“氣”,進行了“定義、區分”,那麼,其便是這股“氣”從一開始就出現了方向性的定義錯誤,因為這股“氣”,已經人為現象性的對它做出了“誤導”;
即,這股本來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