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豆園張澤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都是一樣的;
畢竟存在即合理,其大概要解釋的恐怕便就是自然,而種種事物之間又似乎都存在著各自的差異性,但其實大體上都一樣,因為所有一切都是自然的自性在運作而已。
在這裡,我的理解,也只能作為提供給大家的一份參考。至於關於“負、反”等詞,其每個人劃分事物的方式和規則都是不一樣的,擇其善者而從之,一定要從多個方面去進行了解才是。即從自然的角度,從人道上、人為的角度,從自然與人之間關係、從逐漸能夠萌生出自覺(天人合一)的理念角度去理解等等。
那麼,又什麼才是抱陽或者說抱一呢,其便,本就可以解釋它為:相對於外表,而內在不斷變動、變化著的那股看似由表象所去擁護著的能量、或者說氣息本質,就是抱陽。
那麼什麼是“氣”,在這裡,因為所要敘述的側重點並不在“氣”,而更傾向於下文;所以,不嚴謹地說,就是事物遵照各自的規律,所要執行、變化而去的自性方向,哪怕這個自性是杯子,也有它自己的氣在其中;古代的“氣”是有“米”的,可見是具有能量的;或也有描述為“炁”,可見是與“無”有關的。
衝氣以為和;
衝即中,這裡不準確的說,即看上去就好像是具有兩股力量融合起來一樣,但實質上卻還是一種狀態,即事物本質的那一種變化狀態;因為這時的我們,還是處在:“將所有一切正在同時進行著的變化”定義為“陽”的設定中;所以,即使是再怎麼變化也都是“自然”的;
而接著,萬物負陰而抱陽,但是,為什麼又會是有這樣的一種“負陰、抱陽”理解方式呢?
不去摻雜人為的誤解在其中,而就只是讓物件面對物件,讓物件去和物件比較,做參考;區別於當代主流的“主體”面對“客體”的人為思維,而就只是讓“客體”面對“客體”,單純的就事論事,這便是做研究時所要用到的學問。
其用夫子的話講,就是“自賓”,而用現代的話語去講,就是一種極為嚴謹的科學格物態度。
即讓客體面對客體,讓物件面對物件,完完全全的就事論事。把“我”,從要去討論的事物物件當中脫離出來,在“無我”中,在不加以人為臆想的干擾中,用事實說話,發現事物更加內在的本質,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地步。
在以前,恐怕其是一種極為不可思議的科學思想,而在現在,在不完全理解、或只想要以人為角度去解釋的情況下,則很可能,是覺得要人們以賓客自居(這沒有錯),或是更難以想象其到底是想要去描述什麼。
因為,其“自賓”也是“自”,但是說到底還是區別於自以為是,因為其只是在想要描述一種狀態時,而進行概念化的一個片語。
而事實上,怕是其“自然”本質的思想,早已同他老人家徹底融為一體,想要就事論事那便就事論事,想要告訴你人為該怎麼去做,那便告訴你人為該怎麼去做。
所以,其“空、無”在這裡,暫且可以解釋成,不是讓我們不要起心動念,而是要作為思考問題時的出發點,即讓自己處在一種自賓的狀態中思考處理問題。
當然,這裡你也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覺得我的說法不大準確,這都無關緊要,畢竟越來越多科學的道理就擺在那裡,而這份掌握事物規律“自賓”的理念,也都會慢慢應用於我們的日常生存生活中。
即,知不知道這些詞語或許並不特別重要,因為你會已經發現科學家們所去從事的研究,就是一種在“自賓”狀態下所進行的研究。
了不瞭解“自賓”這個詞,理不理解這個詞的意思,或是換上一種言語、語言、甚至機器程式碼等的方式去概括,或不概括,其最終所展示出的實際效果都是一樣的。
因為在生活中,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