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第2/2頁)
[美]斯塔夫理阿諾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然後再開墾土地,進行下一輪種植,種植之後再是休耕。一塊土地上主要種一種農作物,如稻或玉米;但通常的做法是,在主要作物中還間種一些別的作物,如豆科植物、瓜類和薯類作物。因此,一塊土地全年能生產一種或數種糧食。這是一種精耕細作的農業,故生產率也相應地高。在許多地方,耕種兩至三英畝土地,生產的糧食足夠大戶人家吃一年。這種農業的主要缺點是需要大面積的可耕地,因為任何時候,公社必須有大量的土地處於休耕狀態,其數量遠遠超出正在耕種的土地。這轉過來就是說,這些地方的人口密度必須低,通常每平方英里的人口數不得超過十人,所以人們總是分散住在一個個農舍或小村莊裡,小村莊的人口一般是100到50人。
牧人的遊牧生活與森林地帶的農業正相反,是同遼闊的大草原相適應的。今天,遊牧生活不僅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草原地區居主要地位,而且還盛行於自撒哈拉沙漠到中國東北部的其他許多遼闊的大草原和沙漠地帶。這些地區沒有足夠的水來供給靠雨水澆注或人力灌溉的農業,所以那裡的人們無法栽培植物,只好把馴養動物作為自己的主要生活來源。畜牧業的興起比較晚等到馬和駱駝得到馴養,解決了空曠原野中的交通運輸問題時,才逐漸發展起來。公元前1500至1000年正是畜牧業興起的階段,在這-階段,發展起多種多樣的形式。有些地區的牧人僅靠一種動物為生,如阿拉伯半島主要是畜養駱駝,非洲西南部主要是畜養牛;還有一些地區的牧人則靠多種動物為生,如中亞地區畜養的動物有馬、牛、駱駝、綿羊和山羊,因為這些動物都能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和牧場。不管取何種形式,過遊牧生活得有大面積的牧場,所以今天,遊牧團體的人數很少超過2o0人,常常是不到100人;因而人口密度大體上是每平方公里一至五人。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