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衛親軍。知道控鶴軍是為何物的人應該知道想要成為一名控鶴卒是有多麼的不容易,尤其是北宋初期的時候,這些人個個都是百裡挑一的好漢。
這時候的楊業早已是聲名遠揚,楊無敵的名號在北漢可是叫得那一個叮噹響,無需置疑的是他手下的這些人也是頗有戰鬥力的,況且他們是“為國而戰”,他們的身後就是他們的父老鄉親以及妻兒老小。
雙方就此在汾河的東面展開了激戰。一邊是誓死不退,一邊是信心滿滿地想要給對手一點顏色瞧瞧,一邊是金刀楊無敵治下的北漢精銳,一邊是北宋禁軍裡的皇帝近衛軍。一輪廝殺下來,在控鶴軍的不斷衝擊和切割之下,北漢軍漸漸力不能支,最後他們退向了汾河橋,而楊業這時候也對此是無可奈何,大軍的集體敗退讓他根本無法制止。
眼看北漢軍開始潰退,宋軍自然是得勢不饒人,他們在後面一陣猛追。作為主將,楊業的大將衣甲在潰散的隊伍裡是那麼的耀眼奪目,荊嗣張弓搭箭就朝他射了過去,幸虧這個時候還顯稚嫩的荊嗣其箭法還達不到在動盪的戰陣之中百發百中的嫻熟地步,要不然後世的楊家將傳說就無從談起了。這一箭沒有射中楊業,倒是把楊業身邊的一個護衛騎兵給當場射翻在地。
,!
楊業這下跑得更快了,宋軍也是馬不停蹄地死命地追,大有要將北漢軍趕盡殺絕的意思。危急時刻,楊業的一些部下選擇了光榮和偉大,他們以自己的鮮血和生命為代價阻擊了宋軍的追兵並讓楊業進了太原城。
楊業前腳進城,後面的宋軍也追了上來,可是已經晚了,因為城門已經關上了。他們滿心的不甘和憤怒就又想起了要火燒城門,可當他們接近城門的時候,城樓上的北漢大兵也發飆了,他們萬箭齊發讓這幫毫不給他們留顏面的宋軍就此不敢再往前靠近。
此戰楊業的部眾被宋軍斬殺千餘人,還損失了六百匹戰馬,軍旗戰鼓鎧甲更是被宋軍繳獲了一大堆。
也不知道劉繼元的腦子是怎麼想的,如果是勢均力敵或是實力相差無幾的情況下出城去跟宋軍拼個你死我活倒也沒有什麼值得被人所詬病的,可這種明顯是找死送人頭的事他竟然也毫不猶豫地命令楊業去做了。然而,這就是劉繼元,結合後面北漢軍隊的所作所為以及劉繼元本人的表現來看,他劉繼元著實堪稱一個“硬漢”——不管輸贏我都要打,除非只剩最後一口氣,否則絕不認輸!
劉繼元在宋朝史官們的筆下是一個殘暴的人,是一個惡魔級別的昏君,而原因就在於他對宗室和朝臣的殺戮,但平心而論,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和皇權進而大開殺戒這種事在帝王身上並不為奇,劉邦,李世民,武則天,朱元璋,哪一個不是比他殺得更加的驚天動地?但是,為了彰顯宋朝滅亡北漢的正義性和合理性,他劉繼元在宋人編纂的史書裡註定了不可能是一個光明正大的形象。
失了汾河橋之後,太原城就此被宋軍再次圍困,而在宋軍圍城之前,遼國派來的冊封劉繼元為北漢皇帝的使者韓知範連夜進入了太原城。韓知範很有可能是在汾河橋之戰的前一晚進入的太原城,也就是說他可能和劉繼元等一眾北漢高官一同觀摩了汾河橋邊上的那場激戰。
劉繼元儘管已經當了幾個月的皇帝了,可沒有遼國使者的正式冊封,他劉繼元的皇位在遼國人那裡就是不具有“合法性”的。韓知範此行不單是給劉繼元冊封的,同時也是來給劉繼元吃定心丸的,他要劉繼元一定要守住太原,因為遼國的新皇帝已經派兵過來救援他們了。
劉繼元大喜。冊封結束之後,他在宮中大擺筵席,北漢群臣全部都來了。就在北漢的君臣們舉杯暢飲慶祝劉繼元被正式冊封的歡慶時刻,韓知範當著眾人的面宣佈遼國的軍隊已經在往太原開拔了,群臣隨即再次舉杯,可就在這個時候,之前一直沉默不語的宰相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