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頁 (第2/2頁)
舒大剛/楊世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授遠不能滿足他那強烈的求知慾於是,他把大量精力用在了課外閱讀上他在中學時的課外讀物是得天獨厚的,這包括:梁啟超主編的《新民叢報》壬寅、癸卯、甲辰三整年六大冊和《新小說》全年一巨冊,《立憲派與革命派之論戰》一厚本,以及《國風報》、《民主報》等報紙他對於這些難得的資料反覆閱讀,寢饋其中達三四年在這些資料中,梁啟超那淋漓曉暢、飽含激情的文風,深邃通徹的思想,有如一股清泉,滋潤著梁漱溟的心田他在後來一篇紀念梁啟超的文章中寫道:&ot;我早年是感受任公先生啟發甚深之一人&ot;,&ot;至今想來,我還認為是我的莫大幸福&ot;而革命派那激進的主張和昂揚的鬥志,又如一股颶風震盪著梁漱溟那敏感的心靈
特殊的教育方式和特殊的學習條件,造就了梁漱溟特殊的認知能力使他很早就形成了自己對於人生與社會的獨特認識他自己後來說,對人生問題的探究,使他成為了哲學家,而對社會問題(即中國問題)的探究,又使他成為社會活動家
其一生行事治學,皆是圍繞著這兩個問題來展開的
1911年,梁漱溟中學畢業,由於正值辛亥革命爆發,便毅然放棄升學機會,到他早先即加入的同盟會京津支部的機關報《民國報》當記者整日出入總統府、國務院、學校、團體與街頭巷尾,目睹風雲詭譎的政情1913年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梁因與國民黨政見不合,遂離開了報社
同他父親一樣,梁漱溟開始亦傾向於立憲派,但不久即轉向革命派,並積極投身於革命運動之中但是,辛亥革命並未從根本上推翻封建帝制,國家反而因軍閥割據混戰而變得一天比一天糟,這使熱心革命的梁漱溟極為失望,並引起了他對人生感到厭倦和憎惡,漸由一位熱心革命的青年轉變為一個虔信&ot;人生是苦&ot;的佛教徒,整日沉迷佛典,醉心佛法甚至一度悲觀厭世,曾兩次企圖自殺儘管他後來出佛入儒,結婚成家,但卻終生保持著茹素不葷的習慣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