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第1/3頁)
舒大剛/楊世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而未能得逞史書上記載這一事件時說:&ot;(帝)欲以(歆)為中常侍,召取衣冠臨當拜,左右皆曰:&l;未曉大將軍&r;上曰:&l;此小事,何須關大將軍?&r;左右叩頭爭之上於是語鳳,鳳以為不可,乃止&ot;劉歆只得到了一個待詔宦者署的黃門郎職位
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漢成帝下令謁者陳農到各地搜求遺書,同時,將太常、太史博士、延閣、廣內、秘室藏書集中到一起,由光祿大夫劉向負責、步兵校尉任宏、太史令尹鹹、侍醫李柱國、黃門郎劉歆等參加,對中秘之書,進行系統的整理編目工作劉向逝世不久,漢哀帝下令劉歆領校五經,以完成其父未竟之業兩年以後,經過劉向、劉歆父子20多年的努力,終於圓滿地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組織的大規模圖書整理編目工作
劉向、劉歆父子領導的這次校理群書的工作,創造出一整套科學的方法為了對書籍的篇章文字等進行校讎和勘定,他們首先兼備眾本,廣搜異本;然後選定篇目,去除重複;再後糾理錯簡,校讎文字;最後勘定書名,謄清新本總共整理出圖書33,090卷,收藏於天祿閣、石渠閣,建立了第一個國家圖書館,並為先秦古籍的流傳,為圖書由官府收藏走向民間普及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系統的古籍整理方法,使校勘、辨偽、考據等學問開始產生劉氏父子典籍整理的一個重要工作是編制目錄,首先是在每一本書校勘謄清後,由劉向父子集其篇目,敘其旨意,寫成敘錄,也就是後代的提要然後,又將各書的敘錄集合一起,按部類抄成一書,稱為《別錄》這主要是劉向完成的最後是劉歆在《別錄》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工,編成了一部綜合性的圖書分類目錄《七略》《七略》計七卷,其《輯略》為全書的敘錄,其餘六卷,&ot;有《六藝略》,有《諸子略》,有《詩賦略》,有《兵書略》,有《術數略》,有《方技略》&ot;[注]將著錄的圖書分為六個大類,38種,603家,13219卷《七略》&ot;辨章學術,考鏡源流&ot;,對每種每類都加小序,說明其學術源流、類別含義等,不僅對當時的學術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對後世的目錄學更有著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目錄書的典範
劉歆本來從其父學習《詩》《書》《易》和《穀梁傳》,在經學上很有造詣
在勘校中秘藏書的過程中,他發現了用先秦古文抄寫的《春秋左氏傳》,特別喜愛
於是,他一邊向研治《左傳》有師承的尹成和翟方進學習,請教書中的許多問題及其義理,同時,和父親劉向一起討論、辨析《左傳》的內容還以《左傳》&ot;教授子孫,下至婦女,無不讀誦&ot;[注]將《左傳》與當時已立於學官的《公羊傳》
《穀梁傳》比較,他認為&ot;左丘明好惡與聖人同,親見夫子,而公羊、穀梁在七十子後,傳聞之與親見之,其詳略不同&ot;《左傳》的價值,在《公羊》、《穀梁》
之上他提出《左傳》以及《毛詩》、《逸禮》、《古文尚書》等古文經都應該立於學官哀帝讓他與五經博士商量,但博士們根本就不理睬劉歆的意見,而採取&ot;不肯置對&ot;的態度原因很簡單,研治儒家經書早已成為&ot;祿利之路&ot;,[注]同意《左傳》等立於學官,豈不是要五經博士們讓出一些祿利來哩!劉歆見無法溝通語言,於是寫了《讓太常博士書》,敘述五經產生與流傳的歷史,古文經發現的經過及其價值,說明皇帝同意研究將《左傳》等立於學官,是&ot;繼統揚業,亦閔文學錯亂&ot;;嚴厲地批評博士們&ot;專己守殘,黨同門,拓道真,違明詔,失聖意&ot;的狹窄胸襟這封信捅了馬蜂窩,引起了博士和所有研習今文經的儒者的怨恨名儒光祿大夫龔勝以辭職表示抗議,以治《詩》起家的大司空師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