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2/3頁)
舒大剛/楊世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齒的:&ot;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ot;(《里仁》)如果說,從前孔子發憤努力,學習六藝,是為了入仕、進入上流社會的話,那麼,當他認識到禮樂的還以仁義為內容,形成了&ot;仁義禮&ot;三位一體的思想後,他的追求就從具有功利色彩的求仕進入了另一個道德的境界,那就是為了推行仁義而求仕,即他的弟子子路所說:&ot;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ot;(《微子》)既然此時出仕不能&ot;行義&ot;,與其作幫兇,不如潔身自好,作個&ot;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ot;(《季氏》)的隱君子
&ot;隱居以求其志&ot;&ot;志&ot;,即指&ot;仁義禮&ot;的政治抱負,也是&ot;志於道&ot;之&ot;志&ot;,即對客觀規律的體認如果說孔子&ot;30而立&ot;和&ot;40不惑&ot;時掌握了&ot;六藝&ot;和&ot;中庸&ot;等具體知識和方法的話,那麼現在孔子要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體驗帶規律性的東西,即&ot;道&ot;或&ot;天命&ot;,從而實現他認識程序中另一個具有質變性質的新飛躍‐‐&ot;50而知天命&ot;!
&ot;行義以達其道&ot;,是說透過做自己份內的事情,來實現自己思想主張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注重人倫,躬行孝道有人問他為何不去&ot;為政&ot;?孔子說:
&ot;書曰:&l;孝乎誰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r;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ot;(《為政》)在孔子看來,孝悌是仁義之體,仁義是為政之實,自己在居家時講究孝悌,這就是行仁義,這就是為政其次是躬自教育,造就人材孔子是中國第一個偉大的職業教育家,也是第一個將教育職業化的人既然&ot;道之不行&ot;,自己的主張得不到貫徹,那就將道宣傳開來,讓儘可能多的人知道、明道他看準了&ot;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ot;(《陽貨》)的政治作用認為教育有兩個功能:一是培養合乎仁義精神(以&ot;愛人&ot;為核心)的接班人(&ot;君子&ot;),二是把被統治階級(&ot;小人&ot;)改造得更加馴服(&ot;易使&ot;)前者是要以教育造就新一代(&ot;愛人&ot;)統治者(&ot;君子&ot;),後者是要以教育教化遵守秩序(&ot;易使&ot;)的馴民(&ot;小人&ot;),共同的目的是從上下兩個方面來重振社會秩序和重建和諧的社會關係教育,說穿了不過是一定階級按照自己標準造就人材的事業,孔子正是中國第一個發現這一功用,並充分運用這一手段使自己政治理想傳播開來,使之深人心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教育之於孔子,不過是假人之手以實現政治主張的手段因此從事教育也就是間接地從政孔子一生主要從事教育事業,特別是在30至50歲之間,更是他年富力強,大張私學的時期這樣一來,孔子不僅沒有因隱居而失掉聲譽,反而因不與陽虎同流合汙而清名益高一群群大大小小的青年從四面八方湧向曲阜闕裡,奉上束脩,拜孔子為師現在有名可考的&ot;仲尼弟子&ot;中,顏回、子路、子貢、閔子騫等高足,都在此時從學於夫子孔子於是乎翻六藝,升杏壇,詩書之聲盈耳,絲竹之音不絕,形成了中國歷史上、同時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大規模聚徒講學的學術團體比之於古希臘思想家柏拉圖於公元前387年創立的&ot;學園&ot;,早了整整200年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