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家有家規 (第1/2頁)
LJ涉江芙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淑蘭有一個觀念,她不論之前周榆的日子裡有沒有家規禮儀,如今她是這個家的女主人,她就要讓這個家有家該有的樣子。女兒們一個個的長大了,再過幾年大花就該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所以,她要教她們懂得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習俗、規矩、禮儀,讓她們不論走到哪裡與什麼人相處,都是有教養,懂禮貌,識大體,知進退的人。
她從小受到的教育,如今看來依然是受人尊敬且符合社會禮儀的,有些老祖尊傳下來的道德禮儀和規矩,都是做人處事的瑰寶,不能忘也不能丟。她雖然是一個女人,但是她看到她曾經受到的教育許多人並不懂,她看到身邊很多人身上缺乏這些可以讓人更高貴的品質。不論社會怎麼變,淑蘭覺得,老祖尊留下來的這些文化和禮教是不應該丟棄的。
家要有家的規矩和行事準則,父母要有父母的威嚴和德行,孩子要有孩子的規矩和禮貌,吃飯、說話、舉止都要講究和有分寸,不能學那些沒有禮數沒有教養的粗俗做派。自己從小所受的教育:在家要“孝敬父母,護佑手足”;出外當“莊重有禮,舉止有度”;與人交往要記人恩德“受人點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教子需:讀書識禮,自強不息。
這些,她希望三個女兒也遵循並且傳承下去。
如果說之前的幾年都是在為活著而掙扎的話,那麼災害過去後的日子,人們的心裡又開始生出更多希望和慾望來。
淑蘭把日子過得日漸勤儉,把平凡的生活儘量過得更有滋有味一些。擺脫了飢餓的逼迫,生活的節奏也可以慢一些,淑蘭有時間教女兒們一些持家生活的技能,也開始在平常的日子裡刻意的把一些道理和思想傳遞給女兒們,大花畢竟不是親生,樹懶只能影響不能嚴格要求,但是娉綾和繡綾,淑蘭就要求的分外嚴格些,兩個女兒學習的也更仔細些。自然,除了生活和持家技能外,淑蘭還重點給幾個女兒滲透她從小受到的禮教和思想,包括奶奶和母親傳到給她的那些“婦道”。在如今的社會似乎並不被人們推崇,但是淑蘭的心裡根深蒂固的覺得一個女人應該明白和遵守“婦道”,她按自己的標準該女兒們灌輸她的思想。
思想和觀念是一種很奇怪的東西,具有很強的滲透性,不一定要坐在私塾或教室裡去一板一眼的學習,常常那樣的學習在走出教室後很快就忘記了,毫不吝惜的還給老師,而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方式和處事風格的言傳身教,會潛移默化的植入到孩子們的意識裡,日積月累,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思想複製。
三個女兒眼見著一天天的變成了大姑娘,周榆家的院子從之前鄰居們往來向淑蘭學習各種本領變成了漸漸談論起孩子們的長大和婚配話題。大花是上過學有文化的姑娘,而且,去了供銷社當售貨員,是一份體面又輕鬆的工作,不用在地裡幹活,更不用風吹日曬,每天站在櫃檯後面,任誰去買東西都要客客氣氣的,最讓周榆高興的事每個月都可以拿工資,比在大隊的工分都要高。周榆見人臉上都是洋溢著驕傲的笑容。
看到大花有著體面的工作,年齡也到了可以談婚論嫁的時候,慢慢就有人先來探聽訊息,看一看周家的眼光和要求,有沒有讓女兒早一點出嫁的念頭。淑蘭自然明白意思,但是大花畢竟是周榆的女兒,她是不會越俎代庖的做主的,在這一點上淑蘭非常清楚,即便她們這些年生活在一起還算和諧安穩,但是“豬肉貼不在羊身上”,有些距離是不可以逾越的,淑蘭也並不像完全逾越,或者說她和周榆之間的關係也做不到真正的逾越。
其實,在他們生活在一起的這些年,淑蘭一直忍讓包容處處以周榆和大花為重,寧可自己和兩個女兒多受些苦,多吃些虧,為的就是換來一個家庭的安穩,從進入周家院子的那一刻,淑蘭就覺得周榆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是她和孩子們的恩人,所以,報答他讓著他是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