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武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太宰武陵王司馬曦既廢黜歸藩,其世子左衛將軍司馬弢亦廢為庶人,流放安成,新蔡王司馬綜以供出謀逆首犯,將功補過,降封為縣侯,以侯歸第。至此桓溫欲掃清篡位障礙,已去最大對手,乃著手對付諸庾,及殷浩之子侍中殷涓等不附己者。

潁川庾氏自庾亮以帝舅、中書監輔政初繼位之成帝,嗣後雖以招致蘇峻之亂,引咎辭中書監,而之前遭庾亮排擠之丞相王導,以亂中隨被俘之成帝入石頭城,亂平後仍以丞相輔政,然不久大司馬、都督荊州等上游八州諸軍事、長沙郡公陶侃逝世,庾亮即自請出外為荊、江、豫三州都督,遂出鎮武昌,乃掌握都城上游,與在朝輔政之王導分庭抗禮。時庾亮幕府人才之盛,遠過朝中,便後來隱居之殷浩,與年少便有顏回之名的陳郡謝氏後起之秀謝尚,及太原王氏之王蒙,琅琊王氏之王羲之、王胡之,一時俊傑,皆入其府為僚屬。

庾亮出鎮武昌,便厲兵秣馬,聲言北伐。王導憂其北伐是假,欲東下奪其執政之權是真,便常居石頭城以備西軍。每逢西風揚塵,王丞相便以麈尾扇揮之,道:“元規塵汙人!”元規,庾亮字也,其在武昌時,為執政忌憚如此。

此後雖不久庾亮亦死,其少弟庾翼,卻以荊州刺史繼承了其權位,仍鎮武昌。庾亮無軍事才,庾翼則才堪軍旅,在朝未出鎮之先,便常倡言北伐,且自請出鎮襄陽,為荊州北伐前鋒。王導恐庾氏因此益加壯大,不許。至亮卒,亮弟冰以尚書令執政,翼乃出鎮武昌,繼承其長兄權位。自此庾氏兄弟一在朝一居外,勢壓丞相王導。

王導欲引用其家族琅琊王氏子弟,奈何其從兄王敦二度反逆,家族蒙羞,雖晉帝仍然信賴,但若用王氏子弟,庾氏與朝中多有之江東本土大族如吳郡四姓顧陸朱張輩,便會出言阻止,乃著力提攜其雷氏妾外甥何充,以為百年之後抗衡庾氏之用。何充出身廬江何氏,廬江處江淮間,地望不南不北,正好既不犯南渡中原大族庾氏忌諱,亦與江東本土大族彷彿南人同儔,王導用之為繼承其權位者,南北士族豪門,便一時無言。不久王導辭世,何充便以中書令,與尚書令庾冰夾輔朝政。

何充畢竟勢單力孤,幸庾冰謙退不爭,二執政乃相安無事。後以庾翼發動北伐,率軍溯漢水至襄陽駐紮,庾冰甚而自請出鎮潯陽,以為北伐籌糧。何充自然大喜,雖假意挽留,以庾冰堅執,乃許之。而庾冰未及出鎮,便病死都中,何充遂獨攬大權。

不久庾翼亦病死於鎮所,遺命長子庾爰之暫攝權位,而以臨終上表奏報朝廷道:“陛下及執政明鑑:臣翼辜負重託,今病將死,古祁奚內舉不避親,臣息爰之,雖無奚子之才,亦差堪負荷。荊州負北伐之重,不當倉促易帥,俾胡虜乘隙哉!”

何充召集大臣商議,諸大臣欲庾氏與作為王氏代表之何充仍保持平衡,大抵贊成庾爰之繼承庾翼權位。何充力排眾議,道:“荊州國之西閫,天下雄州,帶甲百萬,豈是爰之白麵年少可守!諸公試思其他。”

侍中劉惔尚明帝女廬陵公主,與桓溫為連襟,頗相過從,知其為人,乃道:“今良荊州刺史,非徐州刺史桓溫莫屬!然若使其西上,將來必不可制!”

何充只憂無人可西上迫庾爰之讓位,乃大喜道:“正是此人!”

於是桓溫即受朝旨,遷鎮武昌為荊州刺史。庾爰之得詔書知桓溫來代,不及桓至武昌,便將印信交予長史,自乘舟東返建康。荊州遂歷庾亮、庾翼兄弟二任鎮將之後,自庾氏手中,回到了朝廷手中。

不料桓溫遷鎮武昌不久,為遠離京邑,竟上表以“武昌偏在荊州東境,臣所帶護南蠻校尉,其府在西境江陵,江南原湘州境內,近來蠻夷蠢動,恐有不虞”為由,請移鎮江陵。朝廷不疑有他,乃許其移鎮。

移鎮江陵越年,桓溫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黃粱一夢兩千年,一人一劍護河山

黃粱一夢兩千年,一人一劍護河山

才叔學淺
關於黃粱一夢兩千年,一人一劍護河山: 戰國末年,他師承鬼谷子,合縱連橫,更是組建黑冰臺,幫助嬴政橫掃六合。漢末天下三分,水鏡先生曾言:“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但世人卻不知還有下半句,“陸離隱世不出,則大漢難興!”他親眼目睹了千古女帝的絕唱,又見到了李白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的天下。又曾在危難之中匡扶大明,與鄭和七下西洋,引萬國來朝。他在時間的長河中,見證了華夏曆朝歷代的興盛與衰敗。直到那一
歷史 連載 291萬字
穿書,重生50成團寵

穿書,重生50成團寵

第八塔峰主
關於穿書,重生50成團寵: 「穿書,年代文,團寵日常,彌補意難平」上天給了唐心一次重來的機會,這輩子她可以好好的享受人生了。雖然重生到了那艱苦的年代,可誰讓她是命運的寵兒,今生的家世顯赫,有全家人的疼愛,完全是躺贏的節奏,那她這輩子就完全可以當只快樂的米蟲啦。直到遇見了將文柏,唐心才知道原來自己穿書啦!!天吶,那可得捂好自己的小馬甲,原書女主一直搞事業,太高調了,自己可得離他們遠一點,別被發現了
歷史 連載 18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