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將這種狀態叫做歸宗。
所以我們修養和神的關鍵就在於守神和效法天德。
2006年12月4日於北京
69·老人
中醫文化隨筆69·老人
老人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智者察同,愚者察異;愚者不足,智者有餘。有餘則耳目聰明,身體輕健,老者復壯,壯者益治。是以聖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憺之能,從欲快志於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
這段話大意是說:智慧的人能夠看到事物的共同點,也就是萬物都具有陰陽大道的本性,是相通的,所以稱為察同;而無智的人看到的僅僅是事物外在形象上的不同,以及強、老等概念、形象上的區別。智慧的人因為清楚自身本性,所以會“修養和神”,“保精守神”,是為“智者有餘”。而無智的人則不清楚自身本性,情緒不調,不“保精守神”,耗損自己的精神和精氣,所以“愚者不足”。《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腎者,作強之官,伎(技)巧出焉。”腎主宰人在動作或工作時的負荷能力,使人的動作精巧靈敏。腎藏精,腎開竅於耳。所以,“智者有餘”;精神和精氣充足則耳目聰明,身體輕盈強健,老年人仍然強壯,壯年人更加強壯。因此,聖人淡泊名利而思想恬淡,身心(樂於)合於自己善良的本性和宇宙虛無大道,所以能夠長壽。
所以,作為老年人應該成為這樣的智者而長壽。
那麼智慧是如何產生的呢?《黃帝內經素問·天元紀大論》:“夫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夫變化之為用也,在天為玄,在人為道……道生智,玄生神。”大意是說,可見智慧因“道”產生,“道”在宇宙為五運陰陽之本體,在人則體現為人事妙用。所以,應該仔細體悟五運陰陽到底是什麼。關於這個,《中醫文化隨筆43·兩一》和《中醫文化隨筆23·五行》可供參考。
《黃帝內經靈樞·本神》:“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大意是說,智慧的人養生,他會注意以下幾點:一要順四時,會適應氣候;二要穩定情緒和心態,隨遇而安;三要中道行事,調整好陰陽的尺度,剛不怒傷心肝,柔不憂慮傷脾肺腎。
《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主不明則十二官危。”大意是說,作為臟腑之主的心臟如果仍然能夠作主,那麼十二臟腑就安穩,以此養生就會延年益壽,反之就會減損自己的壽命,十二臟腑也不安穩。所以,作為老年人仍然需要動腦思考,仍然需要加強學習,生機應該繼續向上,特別是主動控制自己的內心世界,穩定情緒,去除習氣。這樣身體才能真正健康。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春氣主生髮,所以,老年人應該心態繼續保持年輕,這才是“養生之道”。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老年人要遵循“德全不危”的信條,這樣才會使自己的心態向善向上而充滿勃勃生機。
2006年12月4日於北京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70·志向
中醫文化隨筆70·志向
關於志向,中醫論述的比較多些。
我們應該樹立什麼樣的志向呢?《黃帝內經素問·疏五過論》:“聖人之術,為萬民式,論裁志意,必有法則……為萬民副。”大意是說,聖人所具有的各種技術和能力,都是為了人民群眾的,其所遵循的意志,是有一定的原則的。那麼是什麼原則呢?“為萬民副”,服務、輔佐萬民的意思。
《黃帝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