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逑/幾字微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河南息州趙醜廝、郭菩薩的起義,提出了&ldo;彌勒佛當有天下&rdo;的口號,揭開了元末農民起義的序幕。順帝至元三年(1337年),又有廣東朱光卿、聶秀卿的起義,稱&ldo;定光佛出世&rdo;。同年又有河南棒胡的起義,棒胡燒香聚眾,起義者&ldo;舉彌勒小旗&rdo;。至元四年(1338年),彭和尚、周子旺在袁州起義,起義農民五千餘人,&ldo;背心皆書佛字&rdo;。到了至正初,小規模起義、暴動已遍及全國,僅京南一帶的起義即達三百餘起。[9]舉行起義的農民多是漢人、南人,因此蒙古統治者對漢人、南人更加仇視。元丞相伯顏等人曾提出了要殺絕漢人張、王、劉、李、趙五姓的主張,同時又重申漢人不得執兵器,不得執寸鐵,並且下今北人毆打南人不許還報等。這些禁令的實施,更激發了反抗的火焰。
反抗蒙古統治者的各種各樣的民謠到處傳播。劉福通以&ldo;貧極江南,富跨塞北&rdo;為號召。當時有人說:&ldo;塔兒白,北人是主南是客。塔兒紅,南人來做主人翁&rdo;。又說:&ldo;天雨線,民起怨,中原地,事必變&rdo;[10]。這些民謠都強烈地反映了當時日益激化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元末紅巾軍大起義正是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的總爆發,而更主要是階級矛盾。
&ldo;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rdo;,這是至正十年(1350年)普遍流行於黃河災區的一個民謠。[11]到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果然因為挑動黃河,天下反了。這一年,元朝政府命工部尚書賈魯發汴梁、大名等十三路農民共十五萬人修治黃河,同時又派兵沿黃河鎮壓。就是這些黃河工地上服役的農民,點燃了紅巾軍起義的導火線。紅巾起義爆發以後,一時&ldo;貧者從亂如歸&rdo;,不出數月,黃河長江兩淮之間,到處揭起起義的旗幟。
紅巾軍大起義
更新時間2010-7-14 17:02:35 字數:2630
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發的紅巾軍大起義,主要分為兩支,一支起於穎州,領導人是劉福通,一支起於蘄、黃,領導人是徐壽輝、彭瑩玉(即彭和尚)。
同年五月,劉福通率領農民軍攻下潁州。劉福通長期以來即以白蓮教組織農民進行反元鬥爭。他最初在永年推韓山童為首,稱韓為宋徽宗八世孫,&ldo;河、淮、襄、陝之民,翕然從之&rdo;。不料事機洩露,韓山童被捕,其子韓林兒逃至武安,福通即來潁州,攻下朱皋,在朱皋開倉賑濟貧民,&ldo;從者數十萬&rdo;。以後又相繼佔領羅山、真陽、確山、汝寧、息州、光州等地。
八月,徐壽輝、彭瑩玉攻下蘄州。彭瑩玉是袁州&ldo;莊民家子&rdo;,自幼出家,以清泉為人治病,袁州百姓&ldo;事之如神&rdo;。他長期利用白蓮教組織農民起義。至元四年(1338年)起義失敗,逃匿淮西,淮民&ldo;爭庇之&rdo;[12]。至此彭瑩玉又推布販徐壽輝為首,在蘄、黃起義,建元治平,國號天完,很快便佔領了武昌、安陸、沔陽、江州、饒州各地。這兩支農民軍頭裹紅巾,稱為紅巾軍或紅軍,他們都信奉彌勒佛,燒香聚眾,又稱&ldo;香軍&rdo;。此外,以紅軍為號的還有蕭縣芝麻李、南陽布王三、荊樊孟海馬、濠州郭子興,&ldo;兩淮、豐、沛、許、汝、荊、漢&rdo;的農民都起來響應。紅巾軍的基本群眾都是貧苦的農民。元末文人葉子奇說當時&ldo;人物貧富不均,多樂從亂&rdo;[13]。明太祖朱元璋也說濠州地區,&ldo;民棄農業執刃器趨兇者萬餘人&rdo;[14]。農民起兵抗元的根本原因是由於元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