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說完,卻是上前將高香插於神龕之中,隨即跪下,拜了三拜。眾親信連楊氏,蘇全忠等人也徑直跪下行禮。
“敢問大王,新朝當為何名?”孔宣上前問道。
“蘇護當年為一異人所救,不僅指點天機,許了諸多大道吉言,便是連國師之事也是此人相告。我蘇家一脈,當永記此人大恩德。”蘇護面向朝歌方向,拱手行了個禮,道,“恩人姓氏為周,倒是與聖父同姓,如此一來,如若既尊聖父,又不忘蘇家恩人,蘇家王朝便取名周。”
“大王所說卻為正理,普天之下,除去周朝一稱,倒無其餘更好的了。”孔宣一聽,哪裡還不明白,卻是大笑著點頭道,“周朝初立,以臣下之見,大王封號當為仁王,日後大事告成之日,臣下當親告於老師,封詔於大王。”
“好,好,有勞國師了。周仁王,甚合吾意!”蘇護撫須而笑,隨即卻是好似有了決定,俯身香案前,在一塊玉簡上,揮刀刻下一行字,寫好後遞給蘇全忠,讓他宣讀。
蘇全忠接過玉簡,雖有些驚訝,卻是面向眾人,一臉認真地念道:
“周仁王聖旨:蘇家得天下之時,成教大興之日。”
“謝大王!”孔宣拱手行禮,臉帶喜色的說道。
蘇護見祭天告祖已畢,也就乘勢分封了楊氏為後,蘇全忠為太子,其餘眾位臣下連帶孔宣之國師位,也一併親口許下了。
“今日大王許下這些高官厚祿之位,大家已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之勢。爾等還須為了大周之事,好生勤勉軍政事務,莫要讓大王失望。”孔宣運起些許道術,朗聲說道。
“臣等必將死忠於大周,絕不敢有違。”眾人只覺得心神一陣恍惚,隱隱如被什麼東西敲在心神上一般,朝著周仁王跪下說道。
新朝得立,雖是隱蔽,但好歹也給了眾人些盼頭。冀州城裡卻是掀起了一番擴軍備戰的高潮。蘇護也下令減輕百姓徭役,對於遠處遷移而來的人,還幫他們建好房子,分了田地。至於蘇家,蘇護更是嚴於待己地下令不得奢華,不得鋪張浪費,每日所食所用更是減至最低標準,如此一來,倒是帶動了冀州為官者的一陣效仿之風。
“大王,國師來了。”丫鬟徑直帶了孔宣入殿,蘇護卻是一臉喜色地迎了上來。
“打擾國師清修了。”蘇護命人在自己下方稍左側給孔宣賜了座,他卻是早已單獨給孔宣建了府第,孔宣也不推辭,只是要求不得奢華,凡事從簡。
“大王所問之事,臣已經有了主意。”孔宣拱手行禮道,“臣早有言,天下之勢,不過驅狼殺狼一般。大王只需上表紂王,說願意以冀州之兵力,為王分憂,親赴北海平亂。北海叛亂雖然聲勢頗大,但怎能抵得西伯侯姬昌的禍害大,紂王和那聞仲必將答應。”
“這北海叛軍聲勢浩大,聞仲兩百餘萬大軍尚不能平息,我冀州城中不足十萬兵馬,怕不是以卵擊石。”蘇護有些擔心地說道,他倒是不懷疑孔宣所說之計策,只是怕冀州不是北海袁福通等人敵手。
“父王,兒臣願意領軍前往北海平亂。”蘇全忠起身跪倒說道。
“此計若成,冀州不但暫時逃開了紂王顧忌,還能讓西岐和朝歌先火拼一番。那西岐實力雖弱小些,但也有異人相助,自不會輕易敗亡了。大王只須遣人前去遊說妲己,動之以親情,曉之以恩惠。讓她報於紂王,就說冀州侯身為國戚,心憂國事,為了報答紂王恩寵妲己,願前往北海平亂。”
孔宣似是想起了什麼說道,“紂王如若真個忌憚那四方諸侯之一的西伯侯,必將加強大王實力,讓大王前去替了那聞仲回來。那北海不過些許肖小之輩作亂,怎能成大事。而且,冀州所在之地靠近北海,可謂進退有餘,只要拖得時日,不硬碰硬拼,憑我成教高人,哪有敗亡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