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1 章 (第2/3頁)
爾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幕上,伍愛華這時候已經開始了司法制度的講解。
“雖然元朝也設定了中書省、御史臺等漢人的行政機構,但也有國師,所以在司法機構的命名上,和之前唐宋有著相同和不同之處。”
“元朝也設定有刑部,主要負責中央的審判和司法行政,但是沒有設定大理寺,大理寺的職責都併入道刑部當中。”
“除此之外,元朝還設有大宗□□。”
“在蒙古語中,扎魯忽赤是斷事官的諧音,而大宗□□就是斷事官所在的衙門。”
“一開始的時候,大宗□□負責審理蒙古、色目人的案件,並且還負責審理漢人的重案,但是後來漢人的管轄權再次被劃分到刑部,大宗□□又變成只審理蒙古、色目人案件的機構。”
“除了這兩個專職審判的機構之外,元朝還有其他部門也具有司法權。”
“例如說御史臺,可以在監察司法活動的同時,參加司法審判,特別是一些重案,元朝也有類似於三司會審的機制,御史臺就是參與部門之一。”
“又例如說宣政院,負責審判涉及僧侶的案件。”
【每到這時候我就忍不住感慨,少數民族的信仰是真虔誠啊!】
【全世界的底層民眾都有虔誠信仰,只有我們華國人沒有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上面你這說法就不對了,明明是因為我們華國就沒有底層民眾,我們可是全面脫貧了!】
【世界上唯一一個把底層民眾放在心裡,舉全國之力先富帶動後富全面邁入小康的國家——我的祖國!】
這兩條彈幕一出現,對於古代的知識分子來說,無異於十級大地震。
小康這個詞並不是新造的詞,而是所有讀書人耳熟能詳的詞語。
看到這個詞的時候,古代讀書人還覺得不可置信:“這個小康,是我們認知中的小康嗎?”
也有人直接在彈幕上問了:【小康的標準是什麼?】
【這都什麼時代了,還有人不知道小康的標準?】
【上面的,我還真不記得,你要是不百度能夠說出來,我佩服你】
【我就不用百度,我用谷歌和搜狗】
也有人正經回答:【我記得是恩格爾係數小於50才是小康?】
【恩格爾係數?】
() 【對啊,就是家裡買食物的錢不到收入的一半,就是小康了】
聽到這番回答,古人都驚訝地看著天幕:所有人家裡只需要花不到一半的錢就能吃飽?
這對於古人來說,完全是天方夜譚。
“他們只花一半的錢買食物,那豈不是可以有很多錢買衣服和蓋房子?”
“還剩一半的錢,這怎麼花的完啊?”
“而且還是所有人都小康了?怎麼可能?難道是因為他們的衣物和住所特別貴?”
這麼想著,自然也有人說了:【忍飢挨餓買衣服嗎?】
【難道所有人都能吃上白粥嗎?】
現代人只覺得奇怪:【什麼鬼,是每個月都有魚有肉,每天都有雞蛋的小康好不好?】
【兒童免費午餐都才達到每天有蛋的標準,還真不一定有魚有肉……】
【不捨得給孩子吃不代表他們買不起,只是沒有要營養均衡的意識罷了】
由信仰問題衍生出的小康標準討論地如火如荼,伍愛華還在兢兢業業科普司法制度。
“元朝的樞密院則是可以審判和軍隊相關的案件,而樞密院和宣政院的權力在唐宋等朝代均是沒有的。”
“此外,元朝還有一個特殊之處,就是僧侶會干涉司法審判。”
“因為蒙古人崇信喇嘛教,所以當時的宗教人員有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