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 讓他們安安心心當牛馬 (第1/2頁)
劍西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習慣,是可以培養的,比如,穿衣服的習慣。”秦楓看著一臉認真的朱棣,笑著啟發道:“大明百姓,就算窮得快吃不上飯了,也很少赤身露體吧,為什麼”
這……
徐達和朱棣還真沒仔細想過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好像沒什麼意義啊!
不吃飯,一兩天倒也餓不死人。
不穿衣服……太羞恥了吧!
不過,這裡面難道還能有什麼深刻的道理
只聽秦楓繼續說道:“現在,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我大明跟大琉球國,以及其他周邊的小國,往來會越來越密切。”
“從貿易交流開始,未來還會有諸如留學啊,旅遊啊,甚至跨國工作都是有可能的。”
“到那個時候,就是兩個國家,兩個族群,其本身的文化風俗,相互碰撞的時候。”
“那麼,徐將軍,四皇子殿下,你們猜一猜,當我源遠流長的華夏文化,跟這大琉球的文化,同臺競技的時候,誰會勝出”
呃!
這就是廢話了。
用腳指頭想都知道,大琉球國這點玩意,拿什麼跟華夏對比
大明的文化入侵,必定第一時間就把大琉球國的那點風俗習慣,全部粉碎碾壓!
這是高等文化對低等文化不可抗拒的壓迫力!
而且這種文化的優勢,並非武力能夠彌補。
例子是現成的。
比如曾經強大的蒙古帝國,也曾經憑藉縱橫無敵的騎兵,得到了這個花花世界。
然而……因為文化無法融入,硬是沒辦法真的統治這個古老的文明大國,匆匆支撐了不到百年,就黯然離場,而親手終結它的,正是以朱元璋、徐達為首的漢族土著。
其實還有個例子,不過是在大明後面。
那個同樣入主中原的清王朝,孱弱的文化根基,也同樣無法跟漢文化相提並論,只不過清王朝出了幾個懂事的帝王,吸取了元朝的前車之鑑,充分跟漢文化相結合,這才讓清朝得以生存了兩百多年。
“所以你看。”秦楓看著已經有了答案的朱棣和徐達,理所當然地說道:“大明的老百姓都穿衣服,而琉球國的人不穿那當然是因為他們愚昧,他們落後,他們根本就沒開化啊!”
“當交流越來越多,不論是琉球國的人去到大明,還是大明的人來到琉球,都會形成鮮明的對比。”
“到那時候,琉球國之前不穿衣服的習慣,就會被視作一種丟人和羞恥,不用我們特意做什麼,他們自己就會想方設法找衣服來穿的。”
“連衣服都穿不上,還說什麼進入華夏的文明體系”
“只有穿上衣服,才算是初步具有了華夏標誌的文化符號,以及基本的社會地位象徵。”
原來如此!
徐達和朱棣,再一次恍然大悟。
原來,衣服是這樣的一個“必需品”。
甭管琉球國是否必需,但現在大明來了,大明要你“必需”,你自然而然就會“必需”了。
既然衣服是必需品,那麼大明就可以以此為錨點,把整個大琉球國,都變成大明種植糧食的農場!
其他的
想都別想了!
連紡織都不讓你發展,更何況什麼航海,什麼火炮,什麼汽牛,全都無從談起。
這大琉球國,就算滿地跑的都是楊開天,最多也就研發研發新型的鋤頭和耙犁,安安心心當牛馬。
徐達和朱棣,用極度崇拜的目光,望著秦楓。
至此,他們才對秦楓的那個宏偉的計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兵不血刃。
這就是兵不血刃啊!
大琉球國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