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校24新2李登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歷史的長河裡,明朝末年那場農民起義,就像一場熊熊大火,把大明王朝燒得七零八落。仔細瞧瞧這場起義背後的原因,你就會發現,崇禎皇帝坐在那龍椅上,心裡有多無奈,而大明的結局,其實早就寫好了。

老天爺“發難”:旱災、蝗災齊上陣

明朝末年,老天爺像是跟老百姓過不去,旱災、蝗災一個接一個,玩起了“組合拳”。大片大片的土地乾裂,莊稼顆粒無收,農民們望著乾涸的土地,欲哭無淚。蝗蟲一來,更是雪上加霜,所到之處,綠色植物被啃得乾乾淨淨,連草根都不剩。

百姓們沒了糧食,只能挖野菜、啃樹皮,到最後,連這些都沒得吃了,只能吃觀音土。這觀音土吃下去不消化,很多人肚子脹得像鼓一樣,痛苦地死去。在這種絕境下,百姓們對朝廷的不滿與日俱增,就像一座即將爆發的火山。

朝廷“亂彈琴”:苛捐雜稅猛如虎

這邊百姓們在生死邊緣掙扎,朝廷卻還在一個勁兒地加稅。為了應對遼東戰事和鎮壓農民起義,崇禎皇帝不停地增加賦稅,什麼遼餉、剿餉、練餉,這些稅壓得百姓喘不過氣來。

本來老百姓種地還能勉強維持生計,這下好了,交完稅,家裡就啥都不剩了。百姓們憤怒地說:“這哪是朝廷,分明是要把我們往死路上逼!” 而各級官員呢,還趁機貪汙腐敗,中飽私囊。老百姓交的稅,一大半進了官員的腰包,真正用到正事上的沒多少。這樣一來,百姓對朝廷徹底失望,反抗的種子在心底種下。

崇禎的“自救”:越救越亂

崇禎皇帝其實也想挽救明朝,他每天忙得焦頭爛額,可他的方法卻有點“南轅北轍”。為了節省開支,他裁撤了不少驛站。這一裁,可就出大事了,很多在驛站工作的人失業了,其中就有李自成。李自成失業後,沒了收入來源,又碰上災年,日子實在過不下去,只好加入了起義軍。

崇禎在用人上也很糾結,他一會兒信任這個大臣,一會兒又懷疑那個將領。今天讓你帶兵出征,明天又把你撤職查辦,搞得大臣們人心惶惶,誰也不敢真心實意為他效力。在軍事上,他急於求成,指揮混亂,導致明軍在戰場上屢屢失利。

起義爆發:大明走向末路

老百姓被逼到了絕路,再也忍不下去了,於是紛紛揭竿而起。李自成、張獻忠等起義軍領袖帶領著饑民,嚮明朝發起了猛烈的進攻。起義軍的隊伍越來越壯大,他們一路攻城略地,勢如破竹。

崇禎皇帝看著起義軍越來越逼近京城,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調兵遣將,想要鎮壓起義,可軍隊要麼戰鬥力低下,要麼不聽指揮。最後,李自成的大軍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大明王朝宣告滅亡。

明末農民起義的原因,是天災、人禍共同作用的結果。崇禎皇帝雖然想挽救明朝,但他的種種措施並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反而加劇了社會矛盾。大明的結局,在這些矛盾的積累下,早已註定 。

:()歷史全知道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簡單2023
關於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滿朝斥謾誓滅胡,天軍浩浩出邊隅!經天緯地何足道?薩爾滸下血一湖。我,王九;穿越大軍最普通的一員,也是明末戰場上最不起眼的一名小兵。歷史家筆下的明末是殘敗的,可史書涼薄,載不了千萬人吾往矣的風骨。我真實身處明末,投身戰場,它便是我的國,它就是我的家。大明江山風光豔麗是真;好勇鬥狠,人命如草是真;將士熱血灑江河是真。“可王九無悔,大明有我,亦快哉!”
歷史 連載 218萬字
關於我在崩壞三的離譜生活

關於我在崩壞三的離譜生活

水中墨印
關於關於我在崩壞三的離譜生活: 我叫洛塵,我穿越了。沒錯,本來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休伯利安甲板清潔工而已。但為什麼我會穿到崩壞三的世界裡啊!雖然能和熟悉的她們一起生活,但這真的是我認識的崩壞三嗎?怎麼這麼離譜啊喂!
歷史 連載 19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