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枕紅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笑“哈哈哈哈……”
……
中山相府,三巡酒後,羊安問起公孫瓚之後打算,公孫瓚直言追敵,並邀羊安同往。
羊安拒絕的也很直接,守中山乃是職責所在。要說追擊,他可不比公孫瓚與張燕二人奉旨討賊,自然不敢越境出兵。
何況,中山諸縣此番盡遭兵禍,戰後自當重建之時,豈能離了他這中尉。
至於陣亡將士立碑撰文,亦當及早落實,指不定他何時便要離開盧奴。
除此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幽州有烏桓三十餘萬,除去老幼婦孺,十萬怕是全部可戰之力。今其傾力南下,看似助力張舉稱帝,實則無非是趁火打劫撈些好處罷了。隨著近年天氣愈發寒冷,冬季延長,牧期縮短,草場萎縮,遊牧民族的日子自是不好過的。
何況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此話當真屬實,冷兵器時代,中原北方異族並不可信。其雖弱時常依附中原王朝,然其不同於農耕的漢人,骨子裡終究刻好戰二字。一旦其實力強大,而中原積弱,便將南下侵掠。這可不是什麼個人偏見,而是血淋淋的歷史教訓。
故而羊安以為烏桓人未必便是誠心相助張舉,二者不過彼此合作利用。而堅壁清野的策略及盧奴攻防的艱難,使烏桓人一無所獲不說,反而損兵折將。如此境況,怕烏桓人早生了去意。
此番,公孫瓚雖偷了張舉中軍,烏桓卻可謂不戰而走。今其戰力猶在,若迫之太深,只怕反受其害。
這些話,羊安並沒有說。在他看來,自己能看破的道理,和烏桓人打了半輩子交道的公孫瓚自然曉得。何況對方也正是利用烏桓與張舉的離心離德,這才一戰解了盧奴之圍。對方既然執意要追,那便自有其道理。
公孫瓚確實有其苦衷。在他看來,羊安名門嫡出,此勝之後,便是按部就班,亦能平步青雲。而他妾出豎子,若欲扶搖直上,唯有靠手中長槊,胯下戰馬。
……
張燕第二日方才趕到,與正欲啟程的公孫瓚匆匆打了個照面。得知盧奴之圍已解後,他自是懊惱不已。被羊安安慰幾句,又在城中停留一夜也就打道回府了。丈打完了,他自然沒有停留在此的道理。至於追擊,他是想都不想,靠步卒,便是跑斷了腿,怕也只得跟著烏桓屁股後面吃灰。
中平四年冬十月,中山中尉羊安會騎都尉公孫瓚大破張舉烏桓聯軍於盧奴。
天子大悅,乃遷羊安為中山相,封都亭侯。
又封騎都尉公孫瓚、平難中郎將張燕二人都亭侯。
破虜校尉鄒靖遷北軍中侯。說起來北軍中侯秩雖不過六百石,卻也是個位輕權重的官兒,督著北軍的五個校尉。
涿郡人劉備,因平黃巾、破張舉,累功封安熹(安喜)縣尉。
其後羊安又表毋極縣尉潘先為中山丞。
十月末,零陵人觀鵠自稱“平天將軍”,寇桂陽,為長沙太守孫堅所斬。
十一月初,回到洛陽的劉宏罷了太尉崔烈,又遷曹嵩為太尉。
而公孫瓚也是武功了得,一路追擊張舉、烏桓,於幽州十戰十勝,先後破上谷難樓、漁陽欽志賁、右北平烏延。一時間威震幽冀,聲動寰宇。
————————————————————————
關於兵器:
據梁人陶弘景所著《古今刀劍錄》。漢末三國時期,君王諸侯武將多用刀劍。
譬如:
靈帝,中興劍
曹操,幽谷劍
孫亮,流光劍
孫皓,皇帝吳王劍
又劉備入蜀後造八劍,其一自用,劉禪、劉永、劉理三子各得一,諸葛得一,關張趙三將各得其一。
武將:
周瑜用蕩寇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