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山路彎彎情溶溶 (第2/6頁)
一豆晨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建成以後這樣命名它!”我只好答非所問。
“那就叫迎賓松吧,這樣跟黃山有個區別。”濛濛也給了我一個臺階下。
峭壁中間有一帶二尺多寬的巖摺,旁著懸崖成了一條千米“蜀道”。人行其上,俯瞰溪流小,仰望雲彩飄;上可摘星辰,下可乘白鶴;左顧先人巖畫,右覽今人題刻;前行吊膽提心,後退抖膽懸肝。
“小時候,我們是爬過去的。今天我們能走過去麼?”濛濛躍躍欲試。
“不,危險!你看,我們都發福了,這窄窄的巖縫已經容不下了。等以後在外邊加個棧道,我們跟遊客一起走吧。”我真的怕出事故。
“不!側著身靠著崖壁是可以過去的。以後也只在外邊加條護鏈,不要加寬,更不要做什麼棧道,保持天然。來我們一起過!”濛濛說的堅決。
“對,你說的有道理。那我們就小心點試一試。”
我們手牽著手走上了崖褶。我走在頭裡,把後背緊貼崖壁,側著臉看前方的“路”,右手摸著崖壁探路。心懸著,腳有些發抖,真有“舉步惟艱”的感覺。我發覺濛濛的手有些發涼,抓得很緊。我側過臉去看濛濛,這才發現她竟然閉著眼睛,臉色發白。她同樣緊貼崖壁,左手在石崖上摸索著。
“要不,我們不走了?不安全。”我建議。
“不!就是要讓遊客體驗這種感受。以後有了護欄就不危險了,但這種感受必須保留。”說著,濛濛的手抓得更緊了,溼溼的出了汗。
我們像舞臺上的花旦,輕移蓮步。也不知過了多少時間才走到崖道的“中途”。
“停!讓我睜開眼睛看看上下左右和前面。”
說真的,我也只是在這停下來的當兒,才敢認認真真地看看濛濛所說的上下左右和前面。
這一看還真得嚇出一身冷汗。我們就像是懸在空中,稍一疏忽就要墜落深淵。我真不能想象小時候是怎麼爬過這段“路”的,也不知道為什麼要爬這樣險峻的“路程”?
濛濛雙手緊緊地拽住我的左臂,頭倚在我的肩上,長髮披在我的胸前。我覺得她在靜思著什麼,所以也不驚動她。許久許久,濛濛騰出一隻手,在胸前撫摸著,喃喃的說:“小時候我們是怎麼過這段路的?是小學吧,到初中、高中,我們就沒有爬過……是怕了嗎,還是……”
“我們是肩並著肩移過這段路的,以後就叫它並肩崖道,如何?”我是有意打岔。
“兩個人要一起走過這段路,不但要肩並著肩,更重要的是要同心。我看應該叫它同心崖。就像黃山那段路,情人們都在這裡掛上同心鎖。”濛濛繼續著她的思考。
“濛濛,你總是比我想得深,想得遠。叫同心崖好!”我由衷地稱讚。
我們並肩、同心移動,終於到了崖路的盡頭。
崖路盡頭在懸崖邊上。這裡有一塊“平臺”,方圓兩平米有餘,可供遊人休息和平靜心態。另有一條“天梯”通向谷底。所謂天梯,是岩石斷層自然形成的,一級一級的,跟人工鑿的一樣。只是這天梯太陡,幾乎是直上直下。幸好天梯左右有幾條老藤,粗約一握,長垂谷底。人抓住老藤,就可以安全地上下。但畢竟太陡了,上下的時候,人與人必須有一定的間隔。要不,上面的人就踩著下面人的頭頂上了。天梯既陡又直落數丈,所以一般人還是害怕從這裡上下。
記得小時候我是揹著濛濛下去的。
在平臺上,濛濛笑笑,閉上眼,做出要我背的姿勢,只是不說話。
我自然心領神會,笑著說:“我可背不動啦,誰叫你這麼‘苖條’。”
濛濛還只是笑,就是不改變她的姿勢。
我蹲下身,拍拍她的腿。濛濛睜開眼,迅速地輕盈地趴在我的後背上。我們各用一隻手鎖住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