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豆晨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親,確實風光了一陣子。
是積勞成疾吧,還可能是中了煤氣的毒,母親突然患了胃穿孔出血。
積德行善之人,當然會得到回報。母親因為為姐妹們取得了退休勞保待遇而自己也獲得了醫療的保障。
很快有了結論。良性胃穿孔。
當時社會還只“發展”到送一些小禮品,託關係走後門,所以醫界也僅“發展”到這樣的程度。我是託了關係走了後門請到了一位很有經驗的老外科醫生。而替我請醫生的則是為妻治好病的內科醫生。瞧,當時的醫患關係就是這麼溶洽。這位治好了妻的血液病(血小板減少症)的醫生,還倒跟患者建立了友誼。當患者或家屬送一點小禮給這位醫生時,她卻放下臉來拒禮物於門外。這位血液病專家是從海軍醫院轉業回民間醫院的,部隊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仍然在她的血液裡流動。這樣的醫生自然得到愛戴。
有了好醫生,母親的手術進行得很順利,很成功,可以說是“刀到病除”!
有了好姐妹,母親的術後照顧就不成問題了。她的病床周圍總有貼心的姐姐妹妹說著寬慰的話,做著護理的事。
我慶幸,我只要每晚守在母親的病榻前。
那是三九寒天啊。我白天上班,晚上守護,常常嘴裡說著安慰的話,手卻停在被子上了,眼睛就盍上了。我醒了,發現醫院增添的毯子蓋在我身上,母親把我的手捂在被子裡,慈祥的目光看著我,還不停地輕拍著我的背,就像小時哄我睡覺那樣。
我不清楚是我照顧母親,還是母親照顧我。我流淚了……
終於在除夕前,祭灶夜,母親平安出了院。我們家又迎來了祥和的一個年!
病,難道也有周期?第二年還是這個當兒,母親又因胃痛不止,來了個“二進宮”。因為沒有出血就採用了保守療法。後來經過醫生的認真檢查得出的結論是:膽管結石。在醫院母親很“聽話”,按時按量服藥。那麼多姐妹也像哄孩子一樣哄著她,治療效果當然很好。還是祭灶那天回的家。還是一個祥瑞年。
母親第二次住院有個小插曲。每晚陪護母親的我卻暈倒在病床邊。醫生檢查了,說是米尼爾綜合症,注射幾支強化葡萄糖什麼的就好了。果然打了個吊瓶,睡了個痛快覺,精神就回來了。可是這兩天母親卻比自己病症加重更痛苦。她流了兩天的淚,連藥也不吃,飯也吃不下,跟醫生護士也不配合。母親說是她害了我,要是我病倒了,不如她自己快點走了。只是經過姐妹們的勸說,還有看到我一夜之間藥到病除了,她才放心了。
事不過三,這話怎麼理解?是說事情不會重複三次,還是“事”過不了第三次?
還是在那個時間,母親的“胃”又發病了。而這次發病的“罪魁禍首”應該是我。
第二次病癒出院後,母親就是呑不下藥片,嚷嚷著不吃藥。我想出了個點子——把藥片切成細末。為了把藥片切成細末,就要把藥片的糖衣去掉。我不知道,糖衣不單是讓病人感到“甜”容易吞嚥,糖衣更重要的作用是保護胃粘膜,使礙胃的藥在胃裡溶化時不傷胃。母親吃了我研成末的藥,抑制了膽管裡的石頭作怪,卻嚴重傷害了胃粘膜,又一次誘發了胃穿孔。
母親出院回家,每天總是我煲稀飯給她吃。發病的那天晚上,我因為急著出去辦事,就把飯放在鋁鍋裡煮。飯熟得很快,端給母親吃的時候,她就說:“飯太硬了。”我沒悟出來她話裡的意思,只是以為她又“藉故”不吃飯,就說:“都是我做的飯,你放心吃吧。”母親見我急著出門,也就勉強地在我“監視”下吃完了那碗飯。
當晚半夜,母親又喊肚子疼。我想總是我那碗飯闖了禍!因為習慣了,胃痛時幫她揉揉胃,所以我就沒有通知“家庭病房”的醫生——就是那位海軍轉業的好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