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穆澤洋的名氣 (第1/3頁)
天涼如水夢如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林東陽等人正感到困惑,這時吏員卻笑著說,這和他們的朋友穆澤洋有很大關係。他開始講述穆澤洋在考場上為考生提供雨布的事情。
在考場上,任何不當舉動都可能被趕出考場,甚至嚴重到取消終身考試資格。而且,每個考生都是相對的競爭對手,多一個人答卷就多一個人分擔名額,對自己不利。說不定就因為多一個人,而導致這次考不上,這種事情真的有可能發生。
由於當時大雨的影響,考場上的許多考生都受到了波及。儘管這是天災,但對知府、教育官員等人的政治生涯也產生了影響。在考場巡查時,知府等人的心情都不好。而這時,穆澤洋卻敢於採取行動,這無疑是冒著巨大的風險。
不過,這也多虧了縣令大人提供的資料。縣令大人曾對知府和教育官員進行過深入的調查,明確指出他們都是盡心盡力為民做主的清官。因此,穆澤洋才敢放手一搏。當然,這件事別人並不知道。
當知府看到穆澤洋鞠躬時,就知道他有事要說,但起初並不想搭理他。然而,那塊雨布卻引起了知府的注意。那種輕薄微綠的雨布與常見的黑漆漆的油布截然不同,知府不禁多看了兩眼。同時,他又看到穆澤洋用雨布將他的試卷蓋上,顯然是在避嫌,而且只是低頭行禮,並未抬頭,也未發一聲。這讓知府對穆澤洋多了幾分好感,於是多問了一句。
誰也沒有想到,這竟然會成為一段佳話。考試結束後,此事被傳揚開來,南郡城的讀書人都對穆澤洋敬佩不已,視他為楷模。而南郡城府衙中的人,也因為知府想要了解穆澤洋所說的“感同身受”是何意,開始調查他的身份背景。
當時在現場,穆澤洋看起來雖不像大家公子,卻也是富貴人家的孩子。人們好奇,他怎麼會說出“感同身受”的話呢?於是,好事之人開始調查穆澤洋的背景。結果發現,穆澤洋前19年幾乎目不識丁,只是一個山裡窮苦人家的孩子,甚至從小到大都沒吃過幾頓飽飯。並且只是讀了一年書,就考中了童生,讓人感嘆穆澤陽的聰慧和命運對他的厚愛。
調查結果一出,立即引起了知府和教育官員的興趣。他們進一步深入調查,才得知了林東陽的故事。原來,林東陽小小年紀就開始做生意,最開始只是販賣柴火,收入微薄,就算如此,也全心全力資助自家兄弟和穆澤洋讀書。他不僅不獨吞錢財,還帶領周邊的村民一起努力賺錢。據說,因為林東陽的努力,很多村莊都能吃飽飯、穿上新衣了。
原本有些人聽說穆澤洋是受到商人的資助,還有些看不起他。但當他們得知資助穆澤洋的居然是一個12歲的孩子,並且還帶領很多村民一起努力賺錢時,不禁對這個孩子充滿了好感且敬佩不已。而且,後續發展更令人感慨。
秦新考完試一出考場就病倒了。幸運的是,在他住宿的客棧裡,有位同鄉的商人。這位商人得知他是同鄉的考生後,便為他請來了大夫治療。畢竟,他為了科舉考試已傾盡所有,再無餘錢治病。
恰好此時,童生榜單釋出,他榜上有名。那位商人正好要回鄉,便順道去秦新家報喜。因秦新需在縣府城休養幾日才能返程,商人到達秦新家時,卻發現秦新的爺爺病臥在床,家中無錢醫治,只能在家中等死。商人仗義疏財,立即將秦新的爺爺送往縣城醫治。其實,老爺子並無大礙,只是傷寒加上憂慮過度,身體日漸衰弱,而家中所有錢財都給秦新帶走考試,用家中實在借不來任何銀兩,所以老人就放棄不再治療了。而現在有了商人的慷慨資助,服用了一些好藥,只要好好修養便可康復。
然而,問題的嚴重性在於,若老爺子不幸離世,這一家便失去了凝聚力,再無力資助秦新繼續科舉之路。而秦新若分心賺錢,又會耽誤學業,未來能否再中童生便難說了。此事傳回府城,人們議論紛紛,都認為秦新受穆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