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無忌YWJ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帝師,意味著更有資格入閣當首輔。高拱、徐階、張居正時代玩下來的規矩。
比起代掌工部,這更要命。
劉一燝已經瞪起眼睛了。皇帝的老師,豈能自己選。
“啟稟陛下,禮部商議的帝師人選,確有徐子先”
老孫張口就來。沒錯,選帝師的第一步,不就是禮部推薦嗎?
“尚未遞交內閣”
假包公一臉不屑。
“既是如此。眾顧命大臣皆在,不如,今日就議一議。”
老怨婦也反應過來了。哪能等到內閣一對二?
“錢謙益,萬曆三十八年探花,文章一品,可為帝師”
“梅之煥,萬曆三十二年進士,改庶吉士。人品高潔,文武雙全,可為帝師”
“孫承宗,萬曆三十八年榜眼,能文章、通兵事,可為帝師”
你來我往,還是東林的人選也多,選票也多。
“閣老朱國祚,萬曆十一年狀元,詩書雙絕。更兼是先帝的諭德官,若不能為帝師,何人可為帝師?”
老怨婦祭出了一擊殺手鐧!
孝道而言,父親的老師當兒子老師,名正言順。但先帝當了太久的太子,曾在太子詹事府任職的,還有葉向高、何宗彥、韓爌、孫慎行……
可這口子一開,又是無數個人選。
一堆老頭兒,一起腦闊疼。真是漫長的一天啊。
校哥兒也累了。
“帝師,不妨再商議。簡拔人才,不能再等”
前世有導師教過,做人要直,做事要曲。
今天的彎彎繞繞背後,其實校哥兒最終的目的,只是兩部、三人。
戶部不能為道德君子所有,必須真才實幹;吏部不能是東林一言堂。人事財務,拿不到手,算什麼大明ceo?
至於三個人,徐光啟、袁可立、孫傳庭。
其他人,都是添頭。
不是其他人不重要,校哥兒而今就這點權力,還得費盡大腦才能用到的權力。
而且,他對明末歷史,知道的就那麼多。只知道這三人都很牛筆,尤其是徐光啟,必須成為實權人物,不能等。
那就這樣吧,一堆老頭兒也玩不動了。
內閣發文,司禮監用印。
漫長的一天,終於結束了。
:()明天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