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第1/3頁)
[西]阿圖羅·佩雷·雷維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您聽到了。植物纖維製造的紙很快就會變得泛黃、脆弱,到最後就無可避免地粉碎了。老化,然後死亡。&rdo;
&ldo;這本書就不一樣了。&rdo;科爾索指指那本書說。
裝訂師傅還在透著光研究那本書。
&ldo;麻布做的紙,這是一種用鬼斧神工般的技術用破布做的上等紙,耐得住時間和人為因素的考驗……咦,不對,是亞麻布。是地道亞麻布做的紙。&rdo;他的目光從書上移開,看著他的弟弟說,&ldo;真奇怪!這不是威尼斯的紙。厚實、鬆軟、多纖維……西班牙的?&rdo;
&ldo;對,瓦倫西亞的。&rdo;另一人說,&ldo;哈蒂法地方出產的亞麻。&rdo;
&ldo;對了,這就對了。那個時代歐洲最好的紙之一。也許是那個印刷者進口的……那個人是全心全意準備做好這本書的。&rdo;
&ldo;他是用了心去做,&rdo;科爾索指出,&ldo;卻也為此喪了命。&rdo;
&ldo;這就是當時做這行的危險性了。&rdo;彼得接了科爾索敬給他的一根煙,一面乾咳著一面點菸,&ldo;……關於紙的方面,您也知道那是很難騙得了人的。用來印的紙張必須是同時代且全白的,就算做得到這樣,還是很容易在細節上出問題。古老的紙張會變成褐色,墨色也會氧化……當然啦,可以把偽造的書頁先浸過茶讓它變色……一本上乘的偽書必須讓整本書看起來完全一致,關鍵通常就出現在細節上。保羅,你說對不對?……每次都是細節的問題。&rdo;
&ldo;您看的結果如何?&rdo;
&ldo;就各種可能性來看,我們認為它的裝訂應該是17世紀的,但這並不表示書裡的內文就一定和這裝訂法屬於同一年代;至於紙張方面,它和另一批那個年代已被證實的檔案具有相同特徵,所以,看來也該是同年代沒錯。&rdo;
&ldo;好,裝訂和紙張都是真的。那麼,我們來看它的內文和插圖吧!&rdo;
&ldo;這就複雜多了。就活版印刷數的觀點來看有兩個起點:第一,本書為真本,但據你而言,它的主人有某種強烈的理由去否定它,這是可能的,但不合常理。第二,本書是偽書,那就有另外兩種可能性了。首先,整本書的內文都是假的、捏造的,是利用符合那個時代的古董紙和封皮製作的假書。這也有可能,但可行性不高,而且沒有說服力。光是造這樣的一本書,成本就高得嚇人了……但也有另一種可能性,就是這樣的偽書是在第一版書完成之後沒多久做的。也就是加上一些修改之後的再版,偽裝成第一版書的模樣,書皮上寫著1666年,但或許是10年20年後的成品……但要用什麼範本來做這樣一本書?&rdo;
&ldo;我們談的是一本被禁且被焚毀的書。&rdo;保羅指出。
&ldo;還是有可能,&rdo;科爾索說,&ldo;也許有人拿到了亞力斯&iddot;託嘉當初用過的鉛版等等印刷工具,所以能把它印出來……&rdo;
彼得拿了一支鉛筆,在一張紙的背面畫了起來。
&ldo;這也是一種解釋,但其他的假設可行性比較高……想像一下,這本書的內文幾乎全部都是真的,只是少了幾頁。於是有人就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