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小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三位協考,必定是精於某道,他們的意見,對於主考至關重要。
這三道策論涉及治水,律法,防疫,所請協考,也是各有來頭。
水部郎中,張昊。
京東路提刑,宋千。
太醫丞,凌一鴻……
第六十九章 策論激辯!
從門外走進來之後,方鴻對三人拱了拱手,說道:「勞煩三位同僚了。」
此次州試的考官,大都是從禮部和吏部抽調的,他們或許能分辨的出來考生的文采如何,但要分別出策論的優劣,定出先後,還是要靠這三位協考。
凌一鴻負責審閱有關疫情控制的第二道,拱了拱手,說道:「分內之事,方大人客氣了。」
京東路提刑宋千與方鴻是多年的至交好友,和他則沒有那麼客氣,微微點頭,拿起了一疊考卷。
方鴻看向水部郎中張昊,說道:「有關治理水患的這道策論,就麻煩張郎中了。」
張昊面無表情的擺了擺手,說道:「不用了,不過就是些馬屁文章,有什麼好看的,難道還能真指望他們去治水不成?」
方鴻有些無奈,水部此次將張昊派過來,他就知道會出一些事情。
這位張郎中,雖然官職不高,但在興修水利,治理水患上,卻是有真本事的,只不過他平日裡為人太過清高自傲,脾氣又倔又硬,對於近些年朝廷策論取仕的現狀,極為不滿。
張昊認為,近些年來,科舉的策論早已失去了策論的本意,太過注重於文章本身,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策」,仕子們文章寫得花團錦簇,但通篇下來,都是些空話套話,最後取的,都是些只懂怎樣寫文章,不懂如何治國的庸才。
科考中的這些問題雖然存在,但方鴻卻認為,沒有張昊說的那麼嚴重,搖頭道:「張郎中此言差矣,考生之見識與學識,參差不齊,也未必都像你說的那樣……」
他從桌上拿過來兩張試卷,說道:「這兩份,都是今年策論的優秀之作,張郎中且看看。」
張昊雖然不覺得這些考生能想出什麼有用的方略,但也知道方鴻不僅是主考,也是吏部侍郎,他的面子,還是要稍微給一些的。
他接過兩份試卷,看了看之後,臉色稍稍緩和,卻還是搖頭說道:「只是重複前人的東西而已,看似頭頭是道,實則毫無用處,雞肋至極。」
方鴻搖了搖頭,說道:「州試考生,大都是些年輕學子,張大人總不能將他們與水部官員相比。」
張昊最終還是退了一步,坐在屬於自己的那張桌旁,便算是屈服了。
畢竟這是州試,事關重大,他心中就算再不滿,也要服從朝廷的安排。
他坐定之後,拿起一張白紙,若是真的遇到了什麼優秀的策論,也好記錄下來。
雖然這個可能幾近於無。
他望向身旁的一名考官,問道:「這位同僚,你那裡可有落卷?」
落卷便是未被錄取的試卷,他需要幾張墊在桌上。
王碩點了點頭,將剛剛批閱過的幾分落卷遞過去,其中便包括那一份「狗屁不通」的考卷。
「多謝!」
張昊拱了拱手,接過試卷,將其墊在桌上,目光不經意的一掃,看到了最上面一張考卷上的幾個字。
「……有益防洪,加快航運……」
張昊表情怔了怔,不由的坐直了身體。
水部的職責不僅是興修水利,作為水部郎中,洪水的防治,船舶航運,漁捕運漕,都是他的分內之事。
幾個月前,朝廷關於荊江的防洪和航運一事,便已經向工部下了命令,尚書大人不懂治水,作為分管此事的水部郎中,張昊幾乎是獨自抗下了所有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