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落實專案 (第1/1頁)
冬天誕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熊宇、羅輝與劉姐她們一邊剪禾把,一邊聊起農業生產有關問題。劉姐介紹說,現雖然實行農業生產責任制、分田到戶各家自理,但農忙時節、村裡的大事要事,大家還是自覺集中在一起,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共同完成任務。熊宇和羅輝肯定了他們的做法,認為只有團結互助,才能做成大事情。
不知不覺,陽光悄悄地隱沒在山峰後面,鳥兒齊唰唰地飛向林中棲息。劉姐招呼眾姐妹們將禾把紮好,準備收工回家。她挑起一大擔禾把輕盈地行走。熊宇和羅輝各挑一小擔,蹣跚小步跟在婦女們後面。羊腸似的小路,彎彎曲曲,凹凸不平,熊宇和羅輝感到很吃力,不一會,被婦女們遠遠地甩在後面。劉姐不時地回頭偷看,心裡有些好笑。來到半路,她叫姐妹們停下來,放下禾擔,歇息一下,等一等熊宇他倆。過了十多分鐘,他倆才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地趕到。幾個少婦和姑娘嘻嘻哈哈地笑道:“瞧,好像兩隻落湯雞啊!”劉姐也忍不住跟著大家笑起來,然後說道:“姐妹們,真難為他們了,大家把他們的禾把分擔吧!”說著,就來分挑他倆的禾把。熊宇心裡一熱,心說:她是個多麼好的女人啊,總是為人家著想,唯獨沒有自己!
熊宇已多年不到高坡村了,他好奇地望著這個美麗的村莊:這是一個侗、漢族雜居的村寨,一百多戶的人家,散居在高坡山下;一色杉木做的吊腳樓,屋簷下掛滿了剛收回來不久的禾把,家家戶戶的屋面上陸續冒起了炊煙;一座鼓樓高高地聳立於寨子的中央,裡面傳岀悠揚、嘹亮的蘆笙情歌;村莊周圍長滿了茂盛的杉樹、油茶樹、楠竹;村裡的婦女們,大聲地吆喝著雞鴨歸圈;黃牛們搖響著脖頸上的竹筒鈴聲,陸續歸回家欄;村子裡的舂米聲、磨粉聲,此起彼伏,綿延不斷,十分熱鬧。
劉姐將熊宇和羅輝留在自己的家裡吃住。她在屋裡進進出出,風風火火地忙碌著。她先量岀稻米,放進盆中洗淨,再倒入鐵鍋中,加入適當水,放到火塘的三角架上,燒火煮飯。她交待父母倆人看好火,隨即挑起水桶,手提萊籃,出門挑水和摘菜。熊宇和羅輝也跟去幫忙,為了趕時間開會,她同意了。不一會,三人就回來了。大家又一齊動手弄菜,很快就吃飯了。
吃罷晚飯,村委主任劉姐就召叢集眾到鼓樓開會。熊宇首先代表鄉政府向大家問好,然後說明此次來意:一是從今年秋冬開始,在高坡村進行種植茶葉試點;二是從明年春天開始,在高坡村進行種植雜交水稻和再生稻試點。劉姐提請大家對這兩個專案進行自由討論。
總的來說,大多數人對這兩個試驗認為可行,表示支援。但也有少數人持懷疑態度。特別是村委副主任、老人協會會長(寨佬)吳財旺,反對較強烈。他說:“我也來說兩點:一,現在我們村的土地基本上利用完了,還剩下那點荒坡,又要留作養牛草地,不然,來年犁耙田無牛幫做工怎麼行?這樣,只得砍伐部分油茶林,改種茶葉了!這可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林種啊,咱袓祖輩輩全靠它吃油、賣錢,怎麼捨得砍掉呢?二,咱歷代、歷年都是種植本地的傳統水稻,如改種雜交水稻可行嗎?萬一不成功怎麼辦?全村人的吃飯問題怎樣解決?再說,雜交水稻種子又貴,年年都要花錢買。”劉姐說:“吳大伯說的也是實情。但如果我們總是抓住老的一套不放,堅持守舊,不思進取,不與時俱進,怎樣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現在,上級為我們岀謀劃策,出了好點子,指明瞭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如果我們不抓住機會,就會後悔一輩子,就會愧對我們的子孫後代!”
眾人紛紛發言,贊同劉姐的講話。吳財旺只好說“那就試試看”。最後,熊宇說“謝謝大家的理解、認識、支援,至於大家提岀的一些具體問題,我們回鄉政府與領導們討論後設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