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llhet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二個結局就是一別兩寬,繡繡嫁給了一位清秀工匠,兩人生了兩個男孩,同樣是圓滿一生。而少爺別不過家裡人, 黯然與大家小姐聯姻,只是多年後,他帶著妻女出遊,偶然遇見同樣與丈夫兒子外出遊玩的繡繡,終究還是心中一痛,回去後痛飲流涕一番,心如刀絞,將這段往事深深埋在了心底。
第一個結局眾人皆喜,然而翻到第二個結局,無數少女淚灑書頁,哭得肝腸寸斷,看起來比書中人還要痛苦。
本來因為大家的熱烈反響,水芹都想著要不要再寫一個好結局的新故事,誰知沒過幾日,《入府》竟被幾位書生抨擊,說書中繡繡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一階平民那配得上世家公子。
這事讓少女們知道了,紛紛義憤填膺,水芹也十分生氣,想出一個法子,乾脆自己出資做了類似報紙的實時性刊物,狠狠抨擊回去。
這可就捅了馬蜂窩,頓時,「報紙」成為了下一個熱點,無數女子寫信而來,這場因風波愈演愈烈,每日報紙都能賣出幾百份,連說書先生都說起了這件事,最後還是深得聖寵的長公主出言喜愛《入府》,這場風波才漸漸停歇下來。
不過水芹也因此暫時停了筆,專注醫館之事。
京城設有慈幼局,她一個沒親沒故的人要收徒,且排除了丫鬟,就只能從孤兒中選了。
得知水芹包吃包喝包住,還教醫術,慈幼局的兩個嬤嬤簡直喜出望外,放開了門隨她挑。
「這位如菩薩般善心夫人,您看這子鼓這孩子,身體多好啊,壯得很,吃的也不多……還有子旭,可乖巧了,您讓他往東他不往西……」
慈幼局雖是官辦的,但並不受重視,所撥銀錢勉強夠吃,可是隻要慈幼局開著一日,送過來的棄嬰必然會越來越多,局中孩童生活也會更加艱難。
更傷懷的是,因無父無母無任何才能,大部分孩童即便成功長大,未來也是一片灰暗,成為乞丐的不在少數,如今有這麼個機會,可不叫整個慈幼局都沸騰了起來,雖說水芹只要六人。
水芹看了一圈,眼前都是男孩子,便問:「有女孩子嗎,我這次打算帶回去三男三女,日後藥館生意恐怕會更傾向女子。」
嬤嬤聞言更是驚喜,連道:「有有有,自然是有的,子鼓,趕緊去叫你雲姐姐把人都帶出來。」
不多時,孩子們便都出來了,其中大部分都是不到十歲的孩童,更大一些的孩子估摸都已經出去掙錢了,畢竟慈幼局不像現代孤兒院,能養到十八歲,這裡過了十歲已經是大人了。
水芹略過那些蘿蔔頭,年紀太小還教不了,十來歲才正正好,讓她囑咐起活來不至於心存不忍,等過兩年便可以獨當一面了。
一眼看去,符合她要求的約莫有十人,水芹先是看眼緣,太過畏縮的不能要,太過木訥的也不能要,眼神太過靈活的不能要,她怕自己管不了,最終選了三個中規中矩,卻又不失活潑的女孩。
至於男孩,水芹倒是點了三個看起來瘦瘦弱弱,但是有股子機靈勁的。她更想收女孩子當徒弟,發揚女子醫學,至於男孩嘛,再說吧,且看他們天分,該教還是會教,起碼日後還能當個藥童。
選好了人,水芹讓小虎將百多斤棉花、幾百斤糧食都搬了進來,以個人名義贈送給慈幼院。到了京城,她謹慎了許多,京城總有股子風雨欲來的味道,若是以許晏清夫人的名義,恐怕不妥,萬一牽連上什麼事就麻煩了,以她個人名義倒是省了那些事。
見兩位嬤嬤喜形於色,但又掩不住對六位孩子的擔憂,水芹將寫了醫館地址的紙條遞給她們:「日後她們就在蔣氏醫館,這是醫館地址,離這裡不遠,你們若是不放心,隨時可以來看看。」
這番舉動著實是用了心,兩位嬤嬤感激不已,等她走後,還嘆道:「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