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第1/2頁)
[德國]馬庫斯·沃爾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紀堯姆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我們自己難道沒有錯誤嗎?我們難道不是忽視了最初覺察到的他們夫婦受到監視的跡象了嗎?間諜引起的恐慌中,真正的間諜和無辜的人不分青紅皂白都受到監視是常有的事。有時讓人覺得,波恩市的一半人都在監視另一半人。在紀堯姆一事上,盯梢人的笨手笨腳麻痺了我們。但我們受騙的最主要原因是紀堯姆繼續留在勃蘭特身邊。我們覺得,讓一個已知的間諜長時間留在一位國家領導人的內圈裡簡直不可思議。在這一點上,勃蘭特和我有同感。他在回憶錄裡抱怨沒有將紀堯姆從他身邊調開,並辛辣地說:&ldo;聯邦總理不但沒有受到保護,反而成了自己國家情報機構的誘餌。&rdo;
我和手下的同事犯的錯誤屬於另一種性質。分析紀堯姆夫婦面臨的危險時,我們完全忽視了15年前給紀堯姆發報的內容。當時已知它們早被西德破譯,可把這件事忘到了腦後。等到西德方面著手調查時,才醒悟到昔日發報內容的致命之處。經過長達幾個月的審判後,位於杜塞道夫的高階法院判紀堯姆夫婦有罪。克里斯特爾被判8年徒刑,紀堯姆13年。換了其他國家,這一判決可能顯得很輕。但在德國,這已屬重刑(考慮到兩個德國之間互相刺探情報比較容易引人上鉤而且頻繁,德國對間諜的判刑一般很短)。受審期間,這對夫婦自始至終沒向外界流露出兩人關係破裂的任何跡象。西德方面若是知道這一情況,很有可能會藉此對倆人進行分化打擊,套取口供。
紀堯姆的兒子皮埃爾被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弄懵了。他的父親急得幾乎精神失常,頻頻給我寫信,懇求我照顧好這個孩子,教育他成為無愧於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公民。說來容易,做到這一點可就不那麼簡單了。為了照顧好這孩子,我手下的人忙得團團轉,恨不得單為他設一個處。當然,這不是孩子的錯。他以前生長的環境與東德截然不同。西德社會蔑視權威,鼓勵個人透過服飾、言語和行為表達自己的個性。謝天謝地,這股風沒有刮過柏林圍牆。東德的中小學校仍然保留了昔日普魯士講究秩序的遺風。我們設法找到一所最適合皮埃爾的學校。該校女校長已習慣於跟東德慣壞了的高幹子弟打交道。我們還跟幾位自由德國青年聯盟的積極分子和選自安全部門認為可靠的家庭的自願者打了招呼,讓他們主動跟皮埃爾交朋友。可這一切毫無結果。皮埃爾根本不去上課。偶爾去學校,也是搗亂生事,不好好聽講。之後不久,他表示想回波恩。我們聽後大驚失色。他的女朋友家在波恩。她父親是保守黨人,在內政部工作。每次皮埃爾去西德監獄探望父親,我們都擔心他會一去不復返。
為了留住他,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皮埃爾對攝影發生了興趣。我們局為他買了最新的攝影器材,還安排他在一家最好的彩色雜誌社實習。慢慢地,他交上了一位信仰社會主義的東德姑娘。她父親是情報局的軍官。我們不禁如釋重負。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約一年後,他倆雙雙申請移民西德。我們苦口婆心地勸告,兩人仍然執意要走。既然留不住,我們儘快為他倆辦好了出境手續,在邊界與他們揮手告別。為了不對紀堯姆食言,我使盡了渾身的解數。紀堯姆聽到這個訊息後極其失望。許多年後,這對父子才彌合了過去的裂痕。
我們轉告紀堯姆,讓他在獄中安靜等待。我們正在積極爭取與西德在幕後達成交易,用被我們關押的西德間諜換回他。然而1974年勃蘭特被迫辭職後,迅速換回紀堯姆夫婦的前景日益渺茫。勃蘭特的繼任人施密特堅持紀堯姆必須服滿刑,&ldo;一天也不能少&rdo;。這一案子成了政治足球,不僅涉及兩個德國,連華盛頓和莫斯科也捲了進來。正在獄中的蘇聯猶太人持不同政見者夏蘭斯基也成了交換紀堯姆的潛在人選。提出的交換方案換了一個又一個。時間一年年過去了,紀堯姆的釋放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