酣睡道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青城古州的歷史源遠流長,尤其是仰天河,在漫長的歲月中,滋養了河流兩岸無數的村落。
有歷史,就有記憶,仰天河的歷史記憶多數都埋藏在滾滾泥沙中。
仰天河流經陳序村莊所處的地段,積沙土極多,尤其是河沙,從他記事起,空閒之餘都會跟著父母到河邊挖沙販賣,這對於經濟收入相對單一的村民來說,販沙是一項不錯的“無本錢”的額外收入。
仰天河的“意味”不是指可以販賣的沙土,而是在挖掘過程中的“驚喜”。
在全村挖沙販土的年代,從仰天河中不知道挖出了多少古代墓葬,出土了多少文物,從大型的石人、石馬、古代戰車,到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再到印綬金鉤,古幣銅錢等等物件。
除此之外,仰天河還一直流傳著一段頗有意味的尋寶訣:“三匹馬,拉大車,金一車,銀一車,還有綠銅湊一車。”,後來還有人煞有其事的專門考證過這句話,“綠銅”不是指銅錢之類的,而是指青銅器。
再往後,隨著各種古物的不斷出土,村裡慢慢的聚集了不少外地的倒客,專門收購挖出來的古代物件,說著半清不楚的各地方言,手舞足蹈的比劃著跟村民討價還價。
陳序對歷史的著迷說不上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也許是從小聽了太多太多的故事,也許是源自省裡過來的考古隊。
每次村子旁的仰天河河段因為挖沙發掘到古墓,村裡的支書都會第一時間組織村裡的青壯年保護好古墓現場,防止出現哄搶的情況,然後報警或者直接通知考古隊。
村支書之所以這樣做,是有著較深的考慮,如果像古墓這樣的比較敏感的東西都被哄搶的話,可能會導致整個村子都無法再肆意的挖沙販土,甚至自己也會受到牽連。
無論古墓大小,清理起來都是比較繁瑣的過程,後來為了方便清理,考古隊直接駐紮在村裡。
除去當地派出所會幫襯幾名民警坐鎮考古現場以外,老支書也會組織村裡的青壯年,一起幫助清理古墓的外圍,夜裡又組織人守護在古墓周圍。
陳序的父親經常在白天挖完沙,夜裡再去守護古墓的現場,多掙一份“守夜錢”。
每次回來的時候,陳父總是會說一句:小序要是以後能有份這樣的工作就好了,鐵飯碗。
到了週末,陳序就會貓在仰天河的考古現場,看著滿頭斑白的老教授,帶著精神煥發的青年學生一點點的清理出土的各式各樣的古物,心裡就有一種莫名的衝動。
“這些古物是活的,是一種文化載體,更是一種文化傳承。”老教授時常這樣教導手下的年輕學生。
陳序也偶爾能跟那些年輕學生聊上幾句,問東問西的,時間久了,就跟他們混的熟悉了。
老教授也曾慈祥和藹地問過陳序:“小朋友,看到這些你心裡有什麼感受?”
陳序只是純屬好奇心的驅使,根本不知道這些文物有什麼價值或者說是意義,不過還是裝模作樣“”地回答道:“我喜歡看這些東西,像一個見證者。”
老教授聽完,微笑的點點頭,轉身對一個女學生道:“蘇夢啊,你看,這小朋友還是很有見地的。”
那個叫蘇夢的女學生笑著回答道:“老師您這麼喜歡他,讓他好好學習,到時候做您的學生。”
......
轉眼兩年過去,陳序勉強上了一所普通的中學,等到月末放假的前幾天,同桌從外面回到教室對陳序說:“陳序,你們村又出名了。”
不知所謂的陳序聽的一臉的霧水,同桌說道:“剛才在外面聽說你們村上週又挖出個大墓,武警都去了”。
好不容易熬到週末,陳序騎上單車跟村裡的小夥伴一溜煙的往家趕去。
到家只有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