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東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天,穆青很晚才回到家。
把提職、分房兩個好訊息告訴了岳父岳母和妻子,岳父岳母拍掌叫好。
他看著妻子高興得像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歡呼雀躍的樣子,穆青覺得很幸福,就有淚水慢慢淌進了自己內心深處,滋潤了乾涸的心田。
穆青和妻子是經人介紹認識的,他很感謝妻子能看上他。
他喜歡妻子的純真善良,沒有心機。他跟妻子相處,覺得輕鬆愉悅。曾暗自發誓一輩子要對她好,要讓她生活幸福。
妻子是自己生活中的那一抹亮色,認識她以前,穆青就像一直走在灰暗的沙塵暴天氣裡。
從小不能違背父親的意願,動輒打罵,讓穆青不敢對“外界”有什麼奢求,甚至正常要求都不敢有。
於是只能自己要求自己,慢慢養成這樣的習慣。
在穆青小時候的世界裡,父親的意願,作為離他最近的“外界”,是不可違背的。
他內心又不認為這個“外界”是對的,於是去與這個“外界”抗爭,抗爭的結果,就是嘴角被打的淌血。
為了求得內心與“外界”的平衡,不再去爭,與“外界”只是淡然處之,甚至無視。無視這種灰暗的沙塵暴,不再與其相爭。
這應該是穆青自己“與世無爭”心願最根本的來源。
長大後,即使參加工作,這種“與世無爭”作為一種慣性一直保持著,於是只關注自己的內心。
內心猶如一盞油燈,光亮如豆,他小心呵護不讓外界的沙塵暴吹滅。
這唯一的光亮,就是穆青自己跟自己較勁的努力。
這種努力只是一個人的孤獨跋涉,遇到的困難、挫折、悲傷、喜悅、沮喪、焦慮等等都要一個人承擔,內心需要裝下的東西就越來越多。
在這如豆光亮照耀下,即使內心存放的東西已經很多,而且還在增加,也不敢拿去“外界”。
穆青覺得“外界”的沙塵暴還過於猛烈,拿去外面就會被吹散。這也就是他不得不“心大”的原因。然而這其實讓他感覺很沉重,很無奈!
直到認識自己的妻子,他看到了遠方天空中那一抹橙紅色的亮光。
推測外界的沙塵暴也許會逐漸消退,今天,王鐵與他所講,讓他覺得沙塵暴也許過去。
這時的穆青清晰地意識到,相對於內心,自己接觸的“外界”在逐漸變大。
離自己最近的也不再是父親的意志,而是自己妻子的善良與理解,工作環境的友善與幫助。
其實,如果進一步認真想想,這個“外界”早在他大學時期就已經發生改變。
最明顯的例子,那時候與賀民生、張凱之間的友誼,學術上的爭論,是沒有約束的,沒有不可以違背的意志。
參加工作後,梁亞靜對穆青方案的接受、企業管理部經理對他的讚賞、張經理對他的肯定。
到王鐵對他敞開心扉,對他職位的提升、分房的幫助,甚至胡經理的不計前嫌,這一幕幕在穆青的腦海裡逐一浮現。
可以肯定,“外界”不再是他理解的沙塵暴,他更不用小心呵護內心油燈如豆光亮。
那光亮在逐漸變大,在被“外界”接受,在走向“外界”,在與“外界”的陽光融合。“外界”和內心的那道分界線在逐漸變得模糊,在陽光的照耀下逐漸消失。
那些在內心深處沉澱已久的悲傷、竊喜、憂愁、焦慮等情緒,那些在內心深處已經變得潮溼、陳舊的無奈與沉重,都在慢慢地晾曬在陽光下,在揮發,在昇華。
穆青的內心在慢慢變空,這讓他變得輕鬆。
王鐵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穆青不是很理解,但理解王鐵講的“爭與不爭其實不重要,做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