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山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校本部是軍校的最高領導,它直屬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由孫中山、蔣介石、廖仲愷組成。校本部下設政治、教授、訓練、管理、軍需、軍醫6部。政治部先後由戴季陶、周恩來、汪精衛、邵力子、熊雄等人為主任,聶榮臻為秘書,惲代英為教授部主任教官,胡漢民、肖楚女、張秋人、安體誠等人為政治教官;王柏齡為教授部主任,葉劍英為副主任;李濟深為訓練部主任,鄧演達為副主任。聘請鮑羅廷為總顧問,還聘請加侖將軍等幾十名蘇聯紅軍幹部擔任顧問或教員。學科分步兵、炮兵、工兵、輜重兵、政治等。學制為6個月。1924年10月,黃埔軍校創設教導團。團、營、連均設黨代表。
黃埔軍校堅持軍事與政治並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育方針。軍事教育分為軍事理論和軍事訓練兩個方面,既學習步兵操典、戰術學、兵器學、射擊規範等軍事理論,又教以制式訓練、實彈射擊和野外演習等軍事技術。政治教育以革命理論為主要內容,課程有:三民主義、國民革命概論、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史、社會主義、社會進化史、經濟學等。周恩來親自給學生作過《軍隊中的政治工作》、《武力與民眾》等講演。譚延凱、張靜江、毛澤東、劉少奇、蘇兆徵、何香凝、魯迅等人也應邀到該校作過專題講座。軍校的政治工作以共產黨人為主體,他們被&ot;視為學校中的革命靈魂。&ot;
黃埔軍校師生在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和北伐戰爭中起模範作用。
如民國13年(1924年)10月在鎮壓商團叛亂中,軍校師生英勇出擊,配合友軍採用&ot;火攻&ot;,僅一天內就徹底打垮叛軍。次年初,盤踞於東江的陳炯明乘孫中山病重北上,廣州國民政府群龍無首之際,悍然發兵進犯廣州。廣州國民政府組織以黃埔學生軍教導團兩個團為主力的&ot;東徵聯軍&ot;討伐陳炯明。同年6月,駐廣州的桂軍首領楊希閔、劉震寰乘革命軍遠徵東江,在廣州舉兵叛亂,廣州國民政府危急萬分。黃埔學生軍奉命回師廣州參加平亂,很快擊潰叛軍,保住了廣州國民政府。這時,被打敗的陳炯明捲土重來,國民政府於同年10月舉行了第二次東徵。這時,黃埔學生軍已擴編為國民革命第一軍。他們攻克號稱天險的惠州城,接著,東徵軍分三路直搗東江,於11月初收復東江,平定了廣東最兇頑的軍閥陳炯明。
民國15年(1926年)7月,國民政府出師北伐,黃埔學生軍成為北伐軍重要骨幹力量。葉挺獨立團是北伐的先鋒,該團參謀長周士第、團參謀董仲明、營長曹淵、許繼慎、連長盧德銘和袁也烈等是黃埔軍校第一、二期畢業生。該團在汀四橋、賀勝橋的關鍵性戰役中,創立奇功、北伐軍從此長驅直進,在半年多時間裡就佔領了半個中國。
民國15年(1926年)3月1日,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易名為&ot;中央軍事政治學校&ot;,是日舉行成立典禮。校長蔣介石、國民黨代表汪精衛及各部處主任宣佈就職。
從民國13年(1924年)5月創辦至民國16年7月,黃埔軍校共招收了6期學生,共培養了2萬多名幹部,其中除了第五、六期是在蔣介石公開叛變,大革命失敗後畢業外,其餘1-4期共4981人,都是大革命時期畢業的,大都成了建立和壯大國民革命軍的中堅力量,有的後來成為中國共產黨的革命軍隊的軍事家和政治家。1926年3月為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集中統一培養軍事政治人才,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把國民革命軍第二、三、四、五、六軍開辦的軍事學校合併到黃埔軍校,改稱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還先後建立潮州、南寧、長沙、武漢分校,軍校改組時增設副校長,由李濟深擔任。
黃埔軍校的創辦時值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當孫中山準備返回廣州重建大元帥府時,一系列的失敗使他認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