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太子愛德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格。
整個花押由五部分組成,分別是Sere:表示蘇丹的名字,還有榮譽稱號之類的。像塞利姆就是奧斯曼帝國蘇丹,偉大的哈里發,真主在人間的倒影,安拉之劍等等,聽著很牛逼,其實每代蘇丹都有這些稱號。
Beyze(卵):花押的左側是兩個套環,表示帝國統治的兩片海洋,大環代表地中海,小環代表黑海。
Tug(旗杆):花押中間的垂直三道槓,象徵帝國的獨立。
Zulfe(風):與三道槓交錯分佈的這三條“S”形的曲線,表示風從由東向西刮,象徵著奧斯曼帝國的擴張路線。
Hancer(寶劍):而花押右邊的尾巴,彷彿一把長劍,象徵著蘇丹的權力和威望。
雖說名號不多,但是耐不住塞利姆整活的花樣多,透過對花押顏色的選擇與紋理的設計,塞利姆自信自己的花押完全不輸於蘇萊曼大帝,四捨五入為塞利姆本人完全不輸於蘇萊曼大帝。
蘇丹在這邊yy之際,一邊的拿破崙卻正驚訝於奧斯曼帝國軍官那先進的軍事思想,不是都說奧斯曼帝國的近衛軍全是一幫廢物嘛?
拿破崙大為不解,尤其是這兩個署名穆罕默德-阿里和阿朗達爾-穆斯塔法的完全是一幅法國軍官口吻,重點論述了騎兵與炮兵的使用。
比如這個穆罕默-阿里就淺談了一下,騎兵在接敵時,面對另外三大兵種的決策。
“首先是對敵騎兵的襲擊,通常由各方向,以各分隊的密集橫隊包圍敵人或以全軍密集橫隊的隊形對敵。拿破崙將軍在合圍侯賽因帕夏時就使用了該戰術,使得侯賽因帕夏全軍覆沒。
而對敵軍步兵及炮兵的襲擊,如敵軍處於行軍狀態,則根據敵軍兵力多寡進行部署,或重疊,或由數方向進行襲擊。拿破崙將軍在第一次伏擊侯賽因帕夏的軍隊時,選擇由數個方向進行襲擊,在己方炮兵的支援下,迅速突破侯賽因帕夏所部的結合部,使其首尾不能相顧,為後續的分割殲滅創造了條件。
而如敵軍已經進入陣地並部署完畢,對於步兵,一般情況下襲擊部署則用三線(列)以上,如襲擊炮兵,通常在二線以上。此時指揮官須將本部各分隊疏開,使每部均按橫廣且縱深,進行重疊配置。第一線各部,須將佇列重疊而散開,增大騎兵之間的間隔及列間距離。拿破崙將軍正是透過此種方式,一方面完成了兵力的分散,一方面則避免了蘇丹陛下所部炮火的傷害。
後續騎兵由各方向分散襲擊時,拿破崙將軍按廣正面展開。在己方步兵二次發起衝鋒後,以較小的間隔及距離衝鋒,進一步撕裂了陛下的防線。
同時拿破崙將軍又安排了第二線部隊,在前方部隊的直後方續行襲擊,且持續向縱深發展衝鋒,以便掃蕩殘敵。
而先前繞後的預備隊其實變成了率先進攻的衝鋒隊,從敵軍背面發動衝鋒,第一時間破壞了陛下所部的炮兵陣型,為後續各部隊的進攻做了掩護工作。”
說實話,這個穆罕默德-阿里的論斷絕對是拿破崙所見過最為精彩的,他不僅點明瞭自己所用的戰術,更結合這場演習的每一個區域性切合進行了分析,拿破崙不由得感慨道:“這位蘇丹,可真是撿到寶了。”
整場閱卷大概花了一個上午,諸如阿里,穆斯塔法等人自然是光榮入選近衛軍整編一師,同時從新軍抽來部分軍官,由拿破崙負責組建一支近衛軍模範部隊。
至於其他人嘛,聽見蘇丹閱卷完畢的訊息,向蘇丹行了個禮,就急急忙忙跑回家乾飯去了。
而我們的蘇丹同志則帶著拿破崙回了託普卡帕宮,兩人坐在御廚房裡,享受著帝國御廚製作的美味佳餚,“波拿巴嘗過帝國的美食嘛?”塞利姆一邊啃著手上的烤肉,一邊詢問著面前同樣吃的滿手是油的拿破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