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第2/2頁)
嶽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門搞得紅紅火火,清華學校教授與社會各界有識之士,不斷發出清華亦應仿效北大,增強國學教學研究,以傳播民族文化香火於天下的籲請。
在各方鼓譟和社會大潮湧動中,1924年初,清華學校當權者報請政府批准,欲正式&ldo;改辦大學&rdo;,校長曹雲祥專門函請周詒春、胡適、範源濂、張伯苓、張景文、丁文江等六位名重一時的學術、教育界大腕擔任清華大學籌備處顧問。六人中,除前任清華校長周詒春婉言未就,其餘五人均接聘。這年10月,根據清華大學籌備委員會草擬的組織綱要,決定在籌建大學部的同時,籌備建立研究院。由於財力、人力、研究方向等諸方面限制,經過多次商討、斟酌,最終決定研究院先設國學門一科,也就是後來被社會廣泛稱謂的國學研究院。培養目標是&ldo;訓練以著述為畢生事業的國學研究人才&rdo;,[23]學科範圍包括中國歷史、哲學、文學、語言、文字學,同時吸收歐美、日本等國際學術前沿的積極成果,重建中國傳統學術之魂。
計劃既定,清華校長曹雲祥即動員早在1917年就&ldo;暴得大名&rdo;的北大教授胡適到清華國學研究院主持院務。尚不算糊塗的胡適立即推辭,表示只做顧問不就院長,並建議曹校長根據中國學界的優秀傳統,採用宋、元時代書院的導師制,兼取外國大學研究生院學位論文的專題研究法來辦研究院。曹校長深以為然,表示請胡氏出任導師,廣招天下士子名流,親身示範,綿延中國文化血脈。但此時的胡適沒敢忽視王國維、梁啟超等諸前輩那&ldo;高山仰止&rdo;的國學氣勢和學界泰斗的真實存在,以及王、梁等人作為文化崑崙在天下儒林所展現的高山之高,大師之大的偉岸身影,他再次清醒又謙虛地說道:&ldo;非一流學者,不配做研究院導師,我實在不敢當。你最好去請梁任公(啟超)、王靜安(國維)、章太炎(炳麟)三位大師,方能把研究院辦好。&rdo;[24]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