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太子首次監國 (第1/2頁)
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工信司之後,工部中郎裴輯起身彙報,說道:“首個五年規劃內,工部共建設有馳道、土路、阡陌等共計三萬四千裡。運河一千四百里。塘堰兩萬八千處,陂渠堤岸四千六百處,開通溝渠六百八十條。”
“此外重中之重為工部已鋪設鐵軌四百六十里。”
最後一項,張瑞頗為關注,鐵軌的建設是永不過時的,每一年的累積都能為將來厚積薄發。
況且在時下,也極大的解放了陸上運輸能力。
據張瑞所知,長安城外那條連線長安學宮的鐵軌便車水馬龍,從長安直接運往科學院、長安學宮的物資材料、食物商品等每日都堆積成山,減少了大量的運輸成本。
而後張瑞問道:“船宮修建情況如何?”
裴輯回道:“關於這方面,工部並未完全統計。民間船宮興盛,而官方船宮都已劃歸給了兵部。不過朝廷要求工部建設的船宮都已完工,分別在江都、會稽、東萊與南海四地。”
張瑞便看向兵部中郎王凌,說道:“藉此時機,王中郎正好向吾等介紹一下全國軍力部署。”
王凌起身,語氣慷慨,說道:“我聖朝如今共有十六衛禁軍十九萬兩千人,錦衣衛五千人,府兵四十六萬八千人。水軍四萬人,北庭、安西、遠東軍隊共計七萬兩千人。軍隊合計七十四萬一千人。”
果然不愧是武德昌盛的孟朝。
軍隊七十四萬一千,馬上就要追平大宋朝的八十萬禁軍了。
這個數字距離大明的兩百萬衛所大軍還略有差距,大明正統年間,僅“逃故軍士一百二十萬有奇”。
不過這麼龐大的軍隊並沒有對朝廷造成多大財政壓力,其一是因為天下鋼鐵產量巨大。其二則是大量府兵完全無需發放俸祿。
這七十四萬大軍除去四十六八千的府兵,其實朝廷真正要供養的軍隊只有二十七萬左右。
若大宋只需要供養二十七萬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禁軍,恐怕絕對不會有人提出冗兵的說法,所有人反而會感恩戴德。
待眾人對國家軍事詳情有所瞭解後,王凌繼續說道:“除軍隊外,兵部軍器監還設有三萬六千人,為軍隊打造物資。海軍船宮共有七千餘人,為艦隊建造艦船,修繕船隻。”
各部的彙報,涉及方方面面。但總體而言,張瑞對國家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
天下都在欣欣向榮,經濟繁華髮展,朝廷沒有什麼顯著包袱,沒有非常嚴重的弊端,一個類似文景之治的盛世正在向天下人走來。
等會議結束,公卿們離去,張瑞便對皇后趙虞吩咐道:“給朕找幾件尋常便服。”
趙虞驚訝的問道:“陛下要便服作甚?難道要白龍魚服?”
張瑞點了點頭,說道:“朕打算去民間看看,這天下究竟是什麼狀況。”
趙虞擔憂的勸道:“陛下萬金之軀,豈可以身涉險?”
張瑞滿不在乎的擺了擺手,說道:“哪有那麼誇張?刑部今天彙報,去年全年判死刑者亦只有四百餘人,占人口十萬分之一。更何況,若真遇到麻煩,至少朕也看到了民間治安情況。”
趙虞拗不過,只好為張瑞準備了三套綢緞便衣,一件玄黑亮麗,邊緣織金,一件素白不染,一件淡青飄逸。
張瑞不甚滿意,問道:“這幾件衣服一看便價值不菲,有沒有粗布麻衣?”
趙虞一邊幫張瑞試衣,一邊說道:“陛下差不多便可以了。就以陛下這面板氣質,方方面面都與粗布麻衣不搭。還不如打扮成個富家子弟,勳貴之後。”
張瑞想了想,覺得頗有道理,就沒有堅持。問道:“太子現在何處呢?”
一旁的起居注史官立即答道:“稟陛下,值年末,太子休沐,如今正在東宮,算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