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頁 (第1/2頁)
二木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儘管如此,長安城內還是死了很多很多人。
這倒並不是聯軍的修士們,違反陸青的意志,而是真的很多秦人在找死。
他們是在為這個國度殉葬。
想活的人,自然能夠活下來。聯軍進入到長安城之內,還是接受俘虜的。並且,也確實有相當一部分人,在大勢已去後選擇了投降保命。
但要說的是,能夠在先前如此絕望的大環境之下,在長安城內,堅守這麼多年,這些人心中的意志、對於大秦的信念,或者說對於國教的信念,都讓他們願意為之赴死。
那這種人……死了就死了吧,陸青也沒有強留他們性命的意思。
不管陸青再怎麼想著儘量少死人,這總歸是一場戰爭。
戰爭,毫無疑問就是最大的災禍。
但這場戰爭的結束,也就意味著整個修行界,迎來了大體上的和平。
永遠的和平、真正的和平,當然是不可能存在的。
哪怕是以往,九國時代,各國內部,一些普通的修士勢力之間、乃至於一些修士個人之間,也都會有一些爭鬥。
永遠的和平,是不可能到來的。
陸青也不會奢望於此。
但總歸來說,應當是不會再出現數以萬計的修士,在延綿千里、萬裡的戰場上,以靈力、真元等超自然的偉力,平山易海,導致生靈塗炭的情況發生了。
……
在戰爭結束,大體的和平到來了之後,舉目四望,陸青在整個修行界,已經找不到敵人了。
陸青已經在這場戰爭之中,透過洛都那一戰、與秦尚的那一戰、攻破長安城的這一戰,向整個世界,宣告了自己無敵的存在。
而對於直接有陸青撐腰的大燕皇帝陸朝熙,無人敢不服從。
原本,陸朝熙就是在推行他的『仙朝』政策。
不能說『仙朝』建立的不順利,至少在當下的情形,燕國所掌握的力量,仍然是各國所無法抵禦的。陸朝熙背靠大燕,還是一步步的將仙朝最原始的框架,給搭建了起來。
但總體而言,這件事情,是在接著軍事力量的強大,搞『大一統』。對於其他的國家來說,這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
修行界東部原本的四個國家自不用多說,燕、齊、魏、吳四國,早就是在陸氏的體系下,已經很是牢固了。甚至,燕國、吳國都不再存在,而是變成了燕國的一部分。
但別的地方,可不太一樣。
整個情況很複雜,每塊地方,有每塊地方截然不同的環境。
例如說,在晉國、梁國,這兩個國家,有一個比較統一的情況,就是他們的皇帝還在,乃至於政府都還在,但是當下他們的國家,幾乎是被燕國所控制的。
這是由於之前的戰爭因素導致的。他們在秦國手下,沒能撐住,最終國家破滅。
尤其是梁國,首都、乃至於幾乎全境都被佔領了。
能夠擊敗秦國人、收回故土,完全是燕國的功勞。
但儘管是如此,陸氏對於這兩個國家的、統治權的永久化,也還是存在一些困難。
燕國當前的統治權,是由於戰爭的特殊時期,臨時獲取的。後續,想要長久的永固化,還有一些麻煩。
強權要求之下,那倒是沒啥問題。但是陸氏現在的要求更高,這種粗暴的統治,除非逼不得已,否則儘量不要。
畢竟,按照陸青的要求,這建立起來的『仙朝』的秩序,是要能夠更好的調動整個修行界的人力物力。而如果簡單粗暴的進行高壓的、暴君一般的統治,以強權來調動物資、人力,那效率是很低的,跟陸青的要求可不太相符。
另外,還有一點是,畢竟這兩家是盟友。結盟、打完仗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