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第1/2頁)
陳亞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八節餘燼02
更新時間2010-12-1410:06:58字數:3186
上甘嶺在當時就已名震世界,在雙方士兵殊死搏殺的那些日子裡,西方媒體連篇累牘的都是有關上甘嶺的新聞:
&ldo;當這次戰鬥開始時,聯軍的軍官們預計這是一次激烈的但典型的、有限的山頭攻擊。然而這次戰鬥實際上卻變成了韓戰中的&l;凡爾登&r;。&rdo;
&ldo;(三角形山和狙擊兵嶺)不是美軍兵力可以填滿的無底洞。&rdo;
&ldo;雖然聯軍的大炮實際上已將山頂打得不成樣子,但是,中國軍隊還能築成一條鐵的防線。&rdo;
&ldo;即使是用原子彈也不能把狙擊兵嶺和爸爸山(五聖山)上的共軍部隊全部消滅。&rdo;
從此,自認為世界第一的美國軍隊不得不佩服中國軍隊是世界上的&ldo;頭等陸軍&rdo;,而美國人也將中國軍隊視為&ldo;我們美國兩次世界大戰以來所碰到的最強硬的對手。&rdo;
美國人坦率地承認了自己是這次戰役中的失敗者,美國軍史專家沃爾特﹒g﹒赫爾姆斯在他的《韓戰中的美國陸軍》一書中寫道:
&ldo;&l;攤牌&r;行動得到了一個令人嘲諷的結局。&rdo;
而&ldo;聯合國軍&rdo;第三任總司令馬克﹒克拉克上將在他的回憶錄《從多瑙河到鴨綠江》中則這樣回憶道:
&ldo;死人太多,在&l;鐵三角&r;的猛烈戰爭,又使韓戰在競選總統高潮時,變成了頭條新聞。事實上,它已經變成了美國歷史上最不得人心的戰爭……
我是以我使命的基本條件為依據的,即採取守勢。政府既沒有授予我權力,也沒有給我軍事資源以獲至勝利,卻訓令我盡一切努力儘速實現停戰。範佛里特及其所屬的各級指揮官,同我一樣,處此守勢作戰之情況下,至為焦灼。他不時呈報在狹窄地區作有限攻勢之計劃。除極少之情況外,我總是拒絕他們。假若我們不是進行決戰,這樣去損失兵力是沒有意義的。唯一的例外是狙擊兵嶺、三角高地之作戰。是役開始於1952年10月14日,恰在哈里遜(註:指停戰談判美方首席談判代表威廉﹒哈里遜)停戰談判暫時休會之後6天,而這次休會竟是一整個的冬季。
這個開始為有限目標的攻擊行動,發展成為一場殘忍的、挽救面子的惡性賭博,當一方獲致暫時之優勢時,另一方即增加其賭注。猛烈的戰鬥持續十四天,以後間歇的衝突又有一個月。我認為這次作戰是失敗的。&rdo;
這段話清清楚楚地表明瞭誰才是上甘嶺戰役的勝利者。
韓國軍方也承認:&ldo;此次戰役時間之長,戰鬥之殘酷,傷亡之慘重,是韓國戰史上史無前例的。&rdo;
志願軍副司令員楊得志將軍在晚年白髮蒼蒼時,回憶起上甘嶺戰役仍然激情難抑:&ldo;我們和我們的敵人都把它作為一種象徵,誰也不會忘記它。&rdo;
在酷烈的廝殺和反覆爭奪中,攻防雙方都付出了極其高昂的代價,在世界軍事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直到現在,上甘嶺戰役還是所有軍事研究者不斷研究的經典範例。今天,美國軍事院校的教科書中唯一有關中國的戰例就是上甘嶺戰役(美國人稱之為&ldo;三角形山&rdo;戰役)。而這個世界上只要稍微像樣一點的軍隊沒有不學習上甘嶺這一戰例的。
在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的勝利固然有許多原因,但其最核心、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前線官兵的無比英勇。今天,當我們眺望歷史的崇山峻嶺時,我們欣喜地看到,&ldo;上甘嶺&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