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歌2022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本故事純屬杜撰,如有雷同請勿對號入座)
鏡子作為一種生活必需品,可謂隨處可見,在沒有出現玻璃之前,人們使用純紅銅加錫或者鉛、鋅等,透過嚴格配比,進行冶煉溶化,再灌入範模後製作而成,所以也叫銅鏡。
生產銅鏡要進行許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嚴格的標準,在初步鑄造完成後,要將背面圖案部分進行精修,正面要打磨平整,直到光可鑑人,最後還要塗抹錫汞的混合金屬,再用棉布蘸上食用油進行磨光處理,才能成為一面合格的鏡子。
海哥也有一面銅鏡,是那年爺爺過世時留給他的紀念物,這些年走過不少地方,換過很多居所,每次搬家,一些很值錢的傢俱物什兒,都毫不憐惜地丟棄掉了,唯獨這面小鏡子,雖未將之視為珍寶,卻始終也沒有捨得丟棄。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更是將這個比“袁大頭”略大的銅鏡,用紅繩子系在固定褲腰帶的褲袢上,每次換衣服都要及時地把它再繫到新褲子上,以致到最後就成了習慣。
海哥姓原,全名叫原澤海。
原姓很少見,據歷史記載,原姓起源於姬姓,是周文王第十六個兒子原叔的後代。在龐大的漢族族群裡,原姓可謂是滄海一粟,原氏族人散居於太行山、王屋山、黃河南岸少部分地區,以及汾河、漳河流域,其他地方偶爾遇到一個兩個的,一問,保準也是從以上地區遷徙而來。
據海哥的爺爺原信禮說,海哥出生的那一年,家裡面一個很久不開啟的樟木箱子,突然從縫隙裡向外放光。開啟從一堆舊衣服裡找了很久,也沒有找到什麼值錢的寶貝,只從一個蠶絲做成的小包袱裡,找到一面生鏽的小銅鏡。
海哥的爺爺認為,海哥出生時家裡生出異象,海哥一定不是平凡之輩,將來一定會很有出息,一定會光宗耀祖,一定會使老原家興旺發達,代代繁榮。所以起名字的時候拿著字典翻了好幾天,又和村裡會計原德堃研究了近半年才確定了海哥的名字--原澤海。
另外,海哥爺爺還認為這面鏡子一定和海哥有緣,所以,臨終前一定要等海哥從山區工作的學校回來後,親手將這面銅鏡交到海哥手裡,並千叮嚀萬囑咐,要海哥保證一定要好好保管並隨身攜帶,方才嚥下最後一口氣。
海哥一生結過兩次婚,第一任妻子劉曉霞比海哥小兩歲,也是師範中專學校畢業,和海哥在一所學校教書。日久生情,在一起工作一學期後,兩人利用寒假匆匆結了婚。
幸福甜蜜的婚後生活又過了一學期,一紙調令,劉曉霞調到了縣城裡的一所小學工作。又一個假期中,兩人到民政局辦理了離婚手續,具體什麼原因,兩人誰也沒有說起。
一年後,劉曉霞和縣農機站的一個工人結了婚,海哥用所有積蓄買了一輛當時比較流行的嘉陵80摩托車作為賀禮送給了劉曉霞。
第二天劉曉霞丈夫郝春明又原樣給送了回來,說“太貴重了,可不敢讓你破費咧”,一臉劃清界限的表情絲毫不加掩飾。
海哥的第二任妻子也姓劉,全名劉志娟,當時是一名民辦教師,在和劉曉霞離婚兩年後,透過同事介紹認識。當年年底兩人結了婚,婚後為海哥生了一個大胖小子,取名原永椿。
兒子原永椿上初中的那一年,劉志娟民辦教師轉正,為了兒子能在好的學校學習,想讓海哥想辦法把她留在縣城工作。為這事,海哥一生唯一一次走了個後門,劉志娟最終留在了縣城。
海哥從此每週騎著嘉陵80摩托,往返於縣城和鄉村的不同學校,十二年中,先後換了三輛不同的摩托車,等原永椿在一家汽車製造廠工作一年後,湊錢給海哥買了一輛兩箱汽車,海哥從此鳥槍換炮,視若珍寶。
海哥這個稱謂,開始是海哥的學生們私下對他的稱呼,不知道從哪一年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