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沐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經過幾天的打掃,村容村貌確實乾淨整潔了不少。接下來,就是保持環境衛生,引導村民們養成不亂扔垃圾的習慣。
衛生打掃只是小小的部分,但是個引子,村民們起碼對衛生這一事不再是排斥和反感了。
就好像一個人邋遢慣了,突然讓他變得乾淨衛生,他不但不領情,反而認為多此一舉,打亂了他平靜的生活節奏。但一旦適應了這種環境,感受到了舒心和暢意,便成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
真是好的習慣終身受益,壞的習慣如惡疾纏身。
幾千年來,中國農民過得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每天辛苦勞作就是為了一日三餐,肚子尚且吃不飽,哪裡顧得了乾淨衛生儀態儀容,那是小資的生活,和人民群眾相距甚遠,泥腿子哪裡談得上乾淨。
時至今日,農民不再以種地為主,種地的收入微薄,一斤麥子買不了一瓶礦泉水,但物價飛漲,教育、醫療、生活成本太高,這就迫使大批的農民湧入城市,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出來了新名詞“農民工”,他們參與城市的建設,因為沒有學歷和技術,做的基本上是城市最髒最累的活,拿著最低的工資,他們任勞任怨,勤勤懇懇,用自己的血汗在默默的為這個國家做著貢獻。雖然拿著不高的工資,但為了生活、為了家人,他們無怨無悔,由於被迫走出家門,也就出現了許多空巢老人、留守兒童。
但這些拿著城市工資的農民時刻不忘反哺家鄉,掙了工資養家餬口,蓋房鋪路,又為家鄉的建設添磚加瓦。這也為新農村的建設提供了經濟基礎。
好在新原縣自上世紀80年代,便有鼓勵製造業發展的傳統。這裡毗鄰黃河,歷史上黃河水氾濫,顆粒無收是常有的事,這裡的老百姓只能靠天吃飯,寅吃卯糧是常態,年輕人架不住忍飢挨餓,遊走他鄉出去闖蕩漸漸成了這裡的傳統,做個小生意,慢慢的也成了氣候,加上本地人天生的豪雙、熱情、大膽和勤奮,這些年倒也拼出了一條發展之路,機械製造、食品加工、綠色養殖樣樣能幹,一個個廠子興建起來,工業園區也蓋起來了,外出打工的農民也返回來在家門口就業了,新型的農村社群也拔地而起,指引者新時代農民們的生活方向。
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文明程度歷來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新農村的文明建設離不開日新月異的發展。
外出打工不僅讓農民工拿到了收入,也給與了他們城市文明的衝擊。高大的樓房、寬闊的馬路、乾淨整潔的居住條件、良好的教育環境等等,無不讓年輕的新一代農村人心生嚮往。但留在城市安家落戶談何容易,僅僅高房價便將人拒之門外。
但農村的環境整治好了,生活也會更舒心了,在某種程度上,遠比城市生活令人嚮往。
前些日子,鄉里組織到試點村觀摩學習,一些做得好的村讓人眼前一亮。整齊的街道,寧靜的農家院,路邊的小花,玩鬧的孩童,悠閒的老人,多麼溫馨祥和的畫面。當地村支書介紹經驗說,他們的村莊保潔、垃圾和汙水處理實行第三方市場化運營,服務標準是三無一眼淨,三無就是無垃圾、無糞便和無漂浮物。一眼淨就是看上去道路清潔,非常乾淨,每天就是清掃兩遍。除此之外,村裡垃圾實行分類管理,可以回收的單獨存放,不能回收但容易發酵的,就地製作肥料,不能發酵的則被運往城市發電廠。生活垃圾中的瓜果蔬菜,則被特別留下來製作“酵素”,“酵素”可以種花,種菜,種高產玉米、高產小麥,它能代替化肥代替農藥,這還是綠色產品。
當地的老百姓幸福感滿滿的,隨便問了一個老大爺,人家自豪的說:“我們村明顯乾淨了,帶動村民各家各戶的衛生,也都相應的搞好了。原先是汙水橫流,蒼蠅漫天飛,到現在來說,我們村不說環境多好,找個蒼蠅,很不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