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曲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村名劍之晶,本來則是一大塊田地的名字。
解放前的田地有各種五花八門的叫法,都是幾千年的約定俗成,其中大多以姓氏名號稱呼,如曹姓地主的就稱為老曹家,王姓地主的就稱為老王家,也有少數牽強附會古今傳說的,譬如劍之晶。解放後,田地收歸窮苦大眾,村幹部一則為了在精神上打擊那些殘留的地主老財,二則為了記憶方便,就以田間主路為界劃分,再根據各自特徵給每片土地起了個名字。東面的有“狼蹲”“老莊”,南面的有“柿樹園”“下渠嶺”,西面的有“大炮臺”“三道溝”,北面的有“鐵路北”“二道閘”。除了“狼蹲”“三道溝”,還稍有點意味深長之外,別的地名全彰顯了村幹部的懶惰成性,隨便看看情況起些稀奇古怪的名字就把農民賴以為生的土地給打發了。 txt小說上傳分享
9鄉村的魅力
狼蹲,傳說中有狼蹲了一下。所謂傳說也就是瞎說,若瞎說個龍盤或者虎踞,那該多造福子孫後代,聽起來就氣派。三道溝的名字倒有些來歷,不過沒來歷還好,有來歷更讓人鬱悶不已。那年賀書記響應大躍進的號召,頭腦一熱從縣政府借了一輛大拖拉機帶動的聯合收割機,好向人民群眾展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那麼大的車一到多年未經修整的鄉間小路,就無經無險地陷進了泥淖。一千多號圍觀的群眾,眼見大拖拉機突突地冒著黑煙,好象要前衝右突一樣,可就是隻能窩在那個泥坑裡左搖右擺。最後,無計可施的賀支書忙發動群眾肩拉手拽的把拖拉機給拉回了正路。拖拉機辛勤耕耘了半天只留下兩道礙事擋道的大溝,寬宏大量的村人怕支書太難看,就把路邊原有的排水溝加在一起,拼湊地叫起了三道溝。所有這一些都有據可考。賀發解放前做過保長,困此*中他的這些輝煌經歷就被白紙黑字地記載分明瞭,貼得劍之晶村的前排後院到處都是。
老莊,老村的名字;柿樹園,曾經種過柿子樹;下渠嶺,乾渠從這下到低窪處;大炮臺,以前打仗遺留下來的炮臺;鐵路北,就是緊靠村北隴海鐵路的北面;二道閘,村上第二個抽水站。
所有這些地名中,只有現在村民居住的“劍之晶”,是年代最久遠,韻味最充足,也是傳說編得最有聲有色的。
晶都縣境內北部有一座出過土匪山大王的小山,叫羽山,取其羽化成仙之意。兩千多年前,晶都剛由秦始皇設定成郡縣時,就有一幫無聊士子牽強附會,硬把“羽”和“禹”掛上了溝。話說禹的老爹鯀不踏踏實實排汙除澇,反而投機取巧去偷什麼見水就長的息壤。鯀觸怒了天帝,天帝就讓劊子神把他押到羽山一劍結果了。和“三道溝”有點異曲同工之妙的是,羽山頂有塊大石頭上裂了三條縫,那些文人們知道後,如獲至寶地把它添枝加葉進了傳說。他們對外一致聲稱這就是試劍石,也叫三縫石。嗚呼哀哉!起名字的能力,一幫號稱博古通今的飽學之士尚不如掛著“狗剩”“二蛋”外號的鄉野村夫。
既然有那幫尸位素餐的所謂學士無聊在前,那躬耕不輟的的父老鄉親有意在後,也就無可厚非了。先祖們循著羽山試劍的傳說,也自取所需地嫁接起這個神話。
當天神誅殺鯀前試劍時,因為用力過猛,把劍的精神靈氣全部震出了劍身。有了劍之晶村先祖的解釋,那傳說中劊子神的寶劍不能將鯀徹底殺死,就和鯀的神通廣大沒有了關係,而要歸功於寶劍精神靈氣的脫離。鯀的腦袋被砍下後,屍身三年不腐,後被人一劍劈開,就跳出了為後世所稱頌的禹。而那精神靈氣就象鳳凰一樣,若不擇良木而棲好象就顯示不出它的與眾不同。它今日崑崙明日篷萊地遊蕩了數百年,直到有一天思念故土時遊蕩到了現在被稱為劍之晶村的上空。它看到這個地方山詩田書、風育水馥,一片雅緻所在,遠非那些蹩腳神仙自吹的洞天府地可比,一種深深的歸屬感就喜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