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給家人更好的生活條件,他不得不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卻也因此錯過了女兒成長的許多重要時刻。想到這裡,常明的心裡滿是愧疚,只希望這次能抽出時間,多陪陪女兒,哪怕只有短暫的一段時間也好 。
常明坐在肯德基的角落,思緒飄得很遠。他回想起自己一路走來與鐵路千絲萬縷的聯絡,即便因種種原因剝離了全部職務,可他骨子裡依舊是一名鐵路職工,這份身份如同烙印,深深刻在他的生命裡。每當想起鐵路,那些穿梭在鐵軌間的歲月、和同事們並肩奮戰的日夜便歷歷在目,這種難以割捨的情感,成了他心底最溫暖的牽掛。常明輕輕笑了笑,他明白,有這樣的牽掛,是他的福氣,那是一段段珍貴回憶編織成的情感紐帶。
他深知,即便有一天,鐵路系統的工資不再豐厚,不足以支撐大富大貴的生活,可憑藉多年積累的經驗和技能,他和妻子袁麗也依然能安身立命。他和袁麗攜手走過這麼多年,相互扶持,早已習慣了彼此的陪伴,生活即便平淡,也充滿了溫馨。
這時,他的腦海中又浮現出那幾個俄羅斯、烏克蘭少女的模樣,她們年齡也就像楊甜這麼大,可在異國他鄉的生活磨礪下,卻比同齡的中國女孩更加成熟。她們有著不一樣的文化背景,眼神裡透著堅韌與獨立,在工作和生活中展現出超越年齡的沉穩。常明心想,這次回去,真應該找個時間,像長輩對晚輩那樣,好好和她們談一談。聊聊她們背井離鄉的感受,問問她們在中國的生活是否習慣,給她們一些建議和關心,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 。
常明靜靜地坐在那兒,手中的咖啡早已沒了熱氣,可他渾然不覺,腦海裡全是袁麗那滿含憤恨的眼神。他深深地嘆了口氣,內心對袁麗的情緒感同身受,若是換位思考,把自己置於袁麗的處境,他甚至覺得自己可能早就精神崩潰,徹底瘋掉了。
這些年,他一心撲在事業上,在鐵路系統摸爬滾打,忽略了家庭,忽略了袁麗的感受。他為了所謂的理想和追求,常常早出晚歸,節假日也總是被各種工作佔據,缺席了太多家庭的重要時刻,孩子的成長他參與甚少,家裡的大小事務都落在袁麗一人肩上。袁麗從最初的默默支援,到後來的抱怨,再到如今的憤恨,他都看在眼裡,卻不知該如何彌補。
他心裡清楚,自己有一個難以啟齒的“雙標”。在他的觀念裡,有些東西是絕不能被觸碰的,那是他的底線,是他的“禁臠”。就像他在外拼搏,即便偶爾逢場作戲,他也絕不允許袁麗有任何類似的行為。這種想法在他腦海裡根深蒂固,他知道這很自私,可他無力改變,彷彿這是刻在骨子裡的本能。他苦笑,或許這就是一部分中國男人的通病,總會在心底給自己留那麼一個小口子,一個可以自我原諒、自我放縱的後門。
然而,他也明白,對於中國女性而言,這實在是太不公平了。她們不僅要承擔起家庭的瑣碎事務,操持家務、照顧老人孩子,還要在職場上努力打拼,與男性競爭。可當她們面對丈夫的“雙標”時,卻往往只能默默忍受,或者在無奈中選擇妥協。袁麗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她為這個家付出了一切,卻還要承受他的忽視和不合理的要求。常明越想越覺得愧疚,他下定決心,等這次忙完,一定要好好彌補袁麗,修復他們之間早已千瘡百孔的關係 。
常明心裡十分清楚,自己在外打拼時能如此肆意,毫無後顧之憂,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後方穩固的家庭支援。他巧妙地安排父母經常去關心袁麗,這看似是親情的關懷,實則也是他拴住袁麗的一個精明手段。父母時常去看望袁麗,陪她聊聊天,在生活上給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這讓袁麗在情感上有了依靠,不至於因為他長期的冷落而徹底寒心。同時,他也知道,女兒是袁麗的心頭寶,孩子的存在也在無形中加深了袁麗對這個家的眷戀。
正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