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狼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一些位高權重的高官,太宗時常敲打他們,以防他們有所懈怠。
裴寂是高祖李淵的布衣之交,高祖在位時與其關係親近。劉武周、宋金剛攻陷晉陽,裴寂請纓征討,結果全軍覆沒。李淵不僅沒有追究他的責任,反而予以慰撫。他還仗恃寵信,進獻讒言害死了開國功臣劉文靜。
對於這樣的人,太宗並沒有一撤了之,而是出言提醒,告誡他說:“朕對於談及國事政務的重要奏摺,都將它們貼在牆壁上反覆閱讀,經常思考到夜深才就寢。你們也應恪盡職守,符合朕的意圖。”
太宗讓宰相封德彝薦舉賢良,過了很久封德彝也沒推薦上來。太宗質問原因,他說:“不是我不盡心,只是至今仍未遇到人才!”
太宗不滿的說:“君子用人取其所長,是你自己不能辨識英才,又怎能埋怨這世上沒有人才。”封德彝羞慚告退。
太宗長年征伐,養成了遇事果決、不怒自威的氣質。前來稟事的臣子,往往因畏懼而舉止失措。太宗得知這一情形,努力讓自己保持微笑與臣子交談,希望他們可以暢所欲言。
太宗曾對公卿大臣說:“人們若想看清自己容顏,就需照鏡子;君王若想知道自身過錯,必須靠諍臣。如果君王自以為是,臣子阿諛奉承,君王失去國家,臣子又豈能保全!虞世基等人諂諛隋煬帝以求富貴,煬帝遭弒,他們也一併被殺。你等應以此為戒,朝政如有得失,切勿閉口不言。”
太宗對黃門侍郎王珪說:“國家設定中書省、門下省的本意是相互監督制衡,防止決策失誤、有令不行。中書省頒詔出現差池,門下省應立即糾正。”
“人的觀點各有不同,與其爭長論短,不如以符合實際為前提,放棄錯誤觀點聽從正確意見,這又有什麼損失!最近朝中有的固執己見,與人爭論成仇;有的怕得罪人,明知不對也閉口不言。照顧一個人的臉面,卻不顧及億兆民眾的憂患,這是亡國敗家的做法。”
“隋煬帝時,內外官員專以聽話順從為能事,人人覺得自己聰明,可以逃避災禍。誰知天下大亂,家國兩亡,即便有人僥倖得生,也會遭後世譏笑,留下佞臣罵名遺臭萬年。你們應存公心、袪私念,千萬不可再重複前朝過錯!”
太宗對侍臣說:“我聽說有個西域商人得到一顆寶珠,因擔心遭人覬覦,竟用刀剖開皮肉將寶珠藏起,有這事嗎?”
侍臣答:“確有此事。”
太宗說:“人們都在嘲笑他愛寶珠勝過愛自己,其實官吏因受賄而犯法,帝王因縱慾而亡國,又與這位可笑的西域商人有什麼區別。”
魏徵接話道:“當年魯哀公對孔子說‘有人忘性極大,搬家竟然忘了帶妻子’。”孔子答‘還有更過分的,桀紂連自己都忘了。’講的也是這個意思。”
太宗嘉許的說:“對!朕與你們戮力同心,以免成為他人口中笑話。”
【07】廣納諍言,從諫如流
太宗勵精求治,數次把魏徵召入內室,請教為政得失。魏徵知無不言,太宗欣然接受。
一次朝廷在全國範圍內徵募兵員,封德彝上奏請示:“中男雖然未滿十八,但其中如有身高體健的,建議一併徵召。”(唐制,男女始生為黃、四歲為小、十六為中、二十為丁、六十為老;徵兵需從丁男中徵召,即男丁滿二十)。
太宗批准了這份奏摺,詔令起草好後需要魏徵簽署。魏徵認為此事不妥,就是不籤,如此往返折騰了四次。太宗火了,找魏徵質問:“中男身高體健的,都是奸民為了逃避兵役而謊報年齡,徵召他們入伍有什麼壞處,你因何如此固執!”
魏徵答:“士兵貴在治理有方,不在數量多少。陛下您按條件徵集兵員,經過嚴格訓練足以無敵天下,何必非要多徵這些未滿條件的中男湊數!況且陛下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