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第1/2頁)
銀月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哦,王大人請說。&rdo;蕭墨軒立刻對王崇古拱了拱手。
&ldo;主要便是兩點。其一,蒙古曾經佔我中原數十年,幸賴太祖皇帝雄起南方,才光復我漢家江山。可自我大明立朝以後,和蒙古各部仍舊互相攻伐,也從未停息。若是開了邊貿,只怕會成了以肉飼狼,養大蒙古各部,倒成了更大的邊患。所以這便是朝廷不開邊貿的其一。&rdo;王崇古喝一口茶,潤了潤嗓子。
&ldo;其二,我大明每年所產糧食,除去百姓所用之外,節餘並不甚餘的大多還得存著防備
|i食,兩邊相抵,更是要少。不但是邊貿如此,我大明重農抑商,也是因此。&rdo;王崇古一口氣把話說完。
&ldo;原來如此。&rdo;到這時候,才算是得到了一個比較詳確的回答。
&ldo;若按這般說,豈不總也沒個盡頭。&rdo;道。
&ldo;當年成祖皇帝在位時,曾五次越長城北伐,追擊蒙古殘部。此後至宣宗皇帝的數十年間,蒙古不敢南下。&rdo;王崇古說起明成祖,也是一臉的尊崇。
&ldo;決戰境外。&rdo;蕭墨軒嘴裡四個字脫口而出。
&ldo;不錯,正是蕭大人所說的這樣。&rdo;王崇古聽見這四個字,雖然覺得新鮮,但是也覺得就是這麼個意思,&ldo;可自從成祖皇帝之後,便沒了那樣大舉的北伐,蒙古各部也漸漸養回了元氣。至王振亂政,又生土木堡之敗,蒙古各部便大輕我朝,於是邊患日盛。&rdo;
&ldo;那仁宗和宣宗兩位先皇,為何不繼續北伐,卻要給蒙古養成氣候?&rdo;蕭墨軒有些好奇。
&ldo;越界北伐,幾次倒是可以。連連如此,談何容易。&rdo;王崇古苦笑著搖了搖頭,&ldo;除了要有良將外,軍士馬匹,輜重糧草,缺一不可。在下適才且已經說過,我大明所產的糧食,固守尚顯不足,何談再對外用兵。況且對外用兵,又少了許多耕種的勞力。&rdo;
&ldo;看來這糧食,倒果真是個大問題。&rdo;,蕭墨軒微嘆一口氣,&ldo;若是畝產能增加,不但可商賈行於天下,更可縱兵塞外,固我大明疆域。&rdo;
&ldo;這些東西,哪裡強求得了。&rdo;王崇古又苦笑一聲,&ldo;只說這幾年,年年旱災,水災的鬧個不停,求個風調雨順已是極難。下官在河南做布政使這幾年,年年有地方鬧饑荒,也是忙得焦頭爛額。百姓沒了吃食,便會怪到官府頭上。&rdo;
&ldo;糧食……&rdo;蕭墨軒口中念念有辭,&ldo;那畝產是如何增加的呢?又沒有雜交稻。&rdo;
&ldo;雜交稻?&rdo;王崇古疑惑的看著蕭墨軒,&ldo;那卻是什麼穀物?&rdo;
&ldo;哦……新谷種,新谷種。&rdo;蕭墨軒見一時說漏了嘴,連忙掩蓋,&ldo;西洋人那裡的一種東西。&rdo;
&ldo;西洋人?&rdo;王崇古也欽佩的看了蕭墨軒一眼,&ldo;蕭大人學識果然淵博,在下卻是從未聽說過。&rdo;
&ldo;呵呵。&rdo;下頭來,腦海里突然蹦出一個念頭,&ldo;西洋人,玉米……番薯。&rdo;
番薯和馬鈴薯這些東西,不畏旱澇,且一年可以收成好幾次。在無法種植水稻和蕎麥的貧瘠土地上也能生長。後代的清朝,正是靠這些東西使人口大量增加,所以到了現代的時候,有人把康熙之後的一百年戲稱為&ldo;番薯盛世&rdo;。
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