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就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況她並無皇子,在太后的心裡,後宮的女人什麼都可以沒有,卻不能沒有兒子。
太后年輕時身份並不尊貴,初入宮不過是個答應,最末等的品級。長得有幾分姿色,卻也算不得先皇后宮中的頭一份。她能有今天這個地位,完全是因為她生了個好兒子的緣故。
皇帝是先皇的第三子,上頭有兩個哥哥,頭一個是皇后所出的嫡子,命不好,養到十歲上頭沒了。二子是當時的寵妃麗貴妃所出,本以為他能順理成章被封為太子。偏偏這二皇子一點兒不像他那個精明強悍的母妃,反倒是個愣頭青。
先帝偏愛麗貴妃,不止一次動了立二皇子為太子的念頭。可一看這個傻兒子實在下不了手,麗貴妃那個兒子不僅傻,長得也其貌不揚,偏偏又胖,跟自己的弟弟站在一起,立馬便被比到了泥裡。
先帝看著才華出眾容貌更為出眾的三皇子,再看看一無是處的二皇子,始終下不了決心,於是立太子的事情便拖了一年又一年。最後不得已為了江山考慮,還是挑了威望呼聲遠高一籌的三皇子凌越為儲君,臨死前了了一樁心事。
太后也因為兒子的緣故,一路從答應扶搖直上,最後封了貴妃。待兒子登基後又成了太后,這其中的艱辛與磨難只有她和身邊幾個心腹才深有體會,就算是如今的皇帝也不能全然得知。
麗貴妃這麼聰明尚且生了個傻兒子,看良妃那樣子,想她生個聰明絕頂的出來只怕是難。更何況她肚子裡現在這一胎是男是女還不知,生出來能不能養大也是個問題。
太后自然更希望立宣妃或是慧嬪的兒子為太子,這兩人今年同是四歲,看著已十分討人喜歡,太后有時候也拿不定主意到底哪個更好一些。
在這樣的情況下,良妃是斷然不能封后的。
但不封良妃為後,不代表後宮就永遠這麼空著女主人的位子。聽剛才皇帝的意思,他是準備繼續拖著不管了。這不由令太后不安。
“皇帝也不能只顧政事,冷落了後宮眾人。平日裡還要多走動才好。這中宮之位更是重中之重,皇帝也該早做決定。所謂家和萬事興,皇帝日理萬機,也該找個溫柔能幹的替你約束後宮眾人才是。”
皇帝年輕俊美的臉上露出一絲笑意,順從地點了點頭,卻沒說話。看起來他像是答應了太后的要求,實際上還是沒有表態。太后心裡不住地嘆氣,忍不住琢磨難道皇帝真是對皇后情根深種,哪怕她故去多年也不願再立新人?
可仔細想想又覺得不像。皇帝與皇后大婚時初登大寶,剛過十八歲,正是年少勤政的時候。白日裡動轍便招一批臣工前來議事,夜裡更是時常批整夜奏摺,常常一個月也見不了皇后一面。
那時候太后就隱約覺得,皇后並不太得皇帝親眼。她也不著急,皇后本就不只是一個妻子,更是一個身份,帝后感情是否深厚在從答應做起的太后心中是不重要的。
不過皇后也有她的過人之處,大婚頭一回圓房,竟是一次便中,懷孕速度堪稱神速。皇后懷了孕後,皇帝見她的次數便多了一些,但大多數時候也只是坐著說說話而已,連同房都不曾有過。
一直到後來皇后難產而死,算算他們兩人在一起處的時間,真是少得可憐。要說夫妻情誼,那絕不會深。所以太后怎麼也不信皇帝是因為懷念髮妻而遲遲不願再立繼後。
那他到底為何遲遲不立後,當真要等一個真正中意的女子出現?太后心裡一驚,莫非自己生的這個兒子還是個痴情種子。
太后越想越害怕,那天夜裡竟是輾轉反側整夜未眠。她在宮中沉浮多年,深知一個道理。作為一朝天子,可以多情濫情乃至無情,但絕不能痴情。
皇帝是要做大事的人,該心繫天下才是,若將一顆心全都放在一個女人身上,便難成大事。這個女人會成為他的軟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