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睡著的薛寶釵 (第1/4頁)
隱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131章 睡著的薛寶釵
秦鍾心裡有著自己的盤算。除了那些在意的美人兒,自然也想著將來能夠揚名。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生存的根本,也是維護一國穩定的基礎。
不論是百姓,還是一國之主,就沒有不對此在意的。哪怕歷朝歷代的昏君,也曉得口糧的重要性。哪怕是蔬果,人也是願意吃飽滿水潤且清甜的,而不是吃未經過選育的乾癟果子。
秦鐘相信憑是什麼人,在飽滿水潤和乾癟枯槁之間,也都會選擇前者。
好吃和好吃,量大還是量少,這種東西是人能夠直觀感受,且做出選擇的。就如前世網路上火過一陣的小番茄種子,十元錢一粒,但追捧者眾多。
當時許多人對此十分不解,超市裡便宜的小番茄一斤也都未必要十元罷。憑什麼一粒種子就這麼貴?
有些時候,除去炒作和營銷的因素,某些作物的育種技術落後也不得不承認。
可惜,在當時那個網路資訊極其發達的世界裡,許多人對育種甚至對種植都抱著極大的錯誤認識。那些人覺得長得好看的、產量大的,一定是吃了就會掉頭髮的。
改變一個人的認知很難!
秦鍾對此非常清楚。但是如果去教導一個願意相信的人,那麼過程就將十分順利。
他要尋著的就去那些願意相信的,願意躬身進入田地的。
秦鐘慢慢在心底組織話術,好一會後,說道:
“徐老在家裡整出這樣一片地方,雖是叫人敬佩。但其中要多少時年,才能有一點的收穫。天下作物種類何其的多,且南北東西環境各不一樣。若是能有那麼一批人,在各省照當地環境去培育選育,比徐老閉門在家摸索要快的多吧!”
料想前世吃了育種落後的虧,後來鐵了心要追趕,可不止是各省成立農科院。就連大部分的縣城都有自己農科所!
因地制宜,是便宜的辦法。
只見徐元益激動的神情一僵。“這得多少人啊?!”
秦鍾解釋道:“那是我的構想。剛開始時自然是叫愈多有志於此的人瞭解各種作物增產和選育的辦法,然後組織去試種。得出了經驗結論,再帶去地方推廣。”
就像前世各地的農業大學一樣,要想畢業就地交一篇實實際際的論文。哪怕是你雜交出一根棒子上只有兩粒玉米的品種,又何嘗不是一種進步。
說不得還能把種子賣去李朝國,聽說高麗人就很喜歡吃沒玉米粒的玉米棒子。
當然,如果真真育出一個高產、抗病、抗倒伏且口感優良的,那直接入朝請功了。
而……
他,秦鍾,
作為育種理論提供者、育種發起者、育種推廣者,將來在史書上怎麼也得留下一筆吧?!就靠著這一項,秦家至少兩代人的富貴完全不用再擔心了吧!
至於第三代,或者三代以後,那就得看後人們自己的造化。他也管不得那麼多了!
秦鍾嘿嘿想著,眼神又掃了下徐家園子。
不,現在已經不能稱之為園子了,而是菜園子。徐家菜園子裡又種上了一批玉米苗,看來徐元益對這東西真真是喜歡。
當然,玉米也確實是一個好東西,從別稱‘番麥、苞谷、苞米、御麥、西天麥、番饈’等字眼上看,可是直接冠以米麥之稱。特別有些地方稱之為番饈,意思是外國來的精美食物,可謂讚譽極高。
玉米除去可食用的種子,剩下部分也和其他穀類作物一樣,是能夠多種利用的。
在功能上能勝過穀類作物的,也就只有大豆了。誰叫大豆還是天然的固氮增肥能手,許多地方養地時就靠種植大豆恢復土壤肥力。
眼看著七十多歲的徐元益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