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保守黨的前座大臣為自己黨內的這名新議員的辯才而深感震驚。事後柴契爾夫人的提案經過修改以152票的絕對多數透過成為立法,她也因此而一鳴驚人,輿論界對這位政治新秀大肆捧場,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柴契爾夫人在議會的首次成功演講,在全國打響了知名度,為她以後以議員身份進行活動奠定了基礎。針對年輕人以戕害他人為樂的犯罪行徑,她在下院演說,主張對他們繩之以法。她同其他議員一起走遍了全國,宣講自己的政治見解;她大聲疾呼提高女權,募集盲人救濟基金,還就某一地區學齡前兒童的福利問題闡述看法,就國際大小問題表態,回答報刊記者的提問,等等。於是,在廣播節目中經常能聽到柴契爾夫人的聲音,電視螢幕上時常出現她的形象,報刊雜誌不時刊登她的照片。所有這一切,無疑都為她後來充當保守黨領袖準備了條件。
英國議會歷來是兩大政黨(保守黨和工黨)頭麵人物唇槍舌劍、你來我往、爭論不休的講臺。一些重大法案的出臺,都是從展示辯才、相互攻評,發表最富刺激、最具戰鬥力與殺傷力的動議開始的。因此,政黨領袖首先就必須是一個雄辯家和邏輯論高手,善於用滴水不漏的邏輯和證據確鑿的資料去征服對方,贏得論戰的勝利。毫無疑問,從少女時代就培養出辯才來的瑪格麗特,是能充分展示並發揮出自己的這一能力、水平和風格,並在與論敵的白刃戰中一顯雌威的。
1961年10月,柴契爾夫人進入議會後還不到兩年,就被當時的哈羅德&iddot;麥克米倫任命為&ldo;生活津貼和國民保險部&rdo;的政務次官,相當於副部長一職。這是柴契爾夫人第一次應邀入閣,以接替帕特里夏&iddot;霍恩斯比-史密斯夫人,從而開始了前座議員的政治生涯。這是許多在議會任職多年的男議員都望塵莫及、無緣獲得的殊榮。
議員與政府成員不一樣,前者發表意見的主動權要大得多,可以隨意說三道四。而政府高階官員則必須在議會作證,接受議員們特別是反對黨議員們的質詢和責難,並對各式各樣的問題作出切中要害、無懈可擊的回答或答辯。柴契爾夫人以政府官員的身份參加下院辯論,就是要對付工黨議員的指責和非難。這時,儘管柴契爾夫人在議會中露面的時間少了,但每次參加辯論,她總能以出色的表現給工黨的發難者以痛快的一擊。她還能以一連串的統計數字駁倒對方,使對方目瞪口呆、尷尬萬分。例如,工黨議員提出了一項動議,指責麥克米倫政府多年來沒有提高生活津貼。柴契爾夫人把戰後每屆保守黨政府支付包括各項生活津貼在內的年金總額一一加以列舉,再與其他各國的情況進行了對比,用以表明反對黨議員的指責毫無事實根據。在這次答辯中,柴契爾夫人滔滔不絕地列舉這些枯燥乏味、冗長單調的數字時如數家珍,一連講了40分鐘,駁得對方啞口無言,無人敢出來接著發問。第二年(1962年)7月16日,柴契爾夫人再次揮戈上陣,又一連回答了關於年金和國民保險等19個問題。這兩次出色的答辯表明,柴契爾夫人是一個當之無愧的政府高階官員,表明她完全稱職,能充分勝任自己的工作,也是她學習對政府行使高效管理的良好開端。
但是,柴契爾夫人出任&ldo;生活津貼和國民保險部&rdo;的政務次官時,正是英國政壇日趨動盪的年代。三年前保守黨以超出工黨100個議席而贏得了連續執政的機會,麥克米倫首相也以力挽狂瀾、推動英國經濟繁榮而被譽為&ldo;超人麥克&rdo;。但是到了1962年,這位首相在英國民眾中的威望已一落千丈,他的政府的處境很是不妙:國家收支嚴重失衡,政府超支無法控制,通貨膨脹如脫韁野馬似地有增無已,經濟出現衰退,失業大軍急劇擴大,而外交政策又頻頻遇挫。在百般無奈的情況下,麥克米倫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