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翔空想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幾人又開始閉口不言,靜靜品茶了。
只是窗外隱約可以傳來如同夜鶯般婉轉高亢的歌聲,彷彿天使降臨的孩童那稚嫩的天籟之聲。
“好像是有人在唱歌?”
“外國歌嗎,似乎是俄語?還是法語?”
歌劇式的唱腔,讓他們不能清晰分辨,更多是帶動情緒上的起伏。
廉治解答了兩人的疑惑:“是我家孩子嵐,他似乎很有語言和歌唱方面的天賦,我太太昨天剛教了他法語和家鄉的音樂。”
“看來你的孩子完全繼承了你們夫婦的優點呢。”
廉治當然不會說出嵐是他們收養的事情。
如果沒有意外他準備把這個秘密永遠埋在心裡,給這個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和童年。
對兒時玩伴的奉承也欣然接受,為人父母最自豪的不就是自己的孩子被人誇獎嘛。
....
《卡門》是高盧國作曲家喬治·比才的最後一部歌劇,共四幕,完成於1874年秋。
這就是媽媽瑪蒂娜昨天晚上教給嵐的曲目,這也是瑪蒂娜唯一會的歌曲。
瑪蒂娜也是出自一個高盧國小貴族家庭,只不過因為她的叛逆,加上一意孤行嫁給了廉治。
遠渡重洋來到了櫻花國生活,和老家冷戰斷了好幾年聯絡了。
此時瑪蒂娜的爸爸媽媽們都還不知道自己已經當外公外婆了。
“L'amour est un oiseau rebelle ,(愛情是一隻不羈的鳥兒)”
“que nul ne peut apprivoiser ,(任誰都無法馴服)”
“Et c'est bien en vain qu'on l'appelle, (如果它選擇拒絕)”
“S'il lui convient de refuser. ,(對它的召喚都是白費)”
“...”
嵐站在院子中傾情獻唱,盤坐在廊簷下的八尋和初佳各自抱著悠和穹。
即便無法理解歌詞的意思,依然被嵐如同百靈鳥般悅耳的歌聲所勾動心魄。
四個小腦袋在那搖搖擺擺的樣子令人忍俊不禁。
兩個小傢伙在大姐姐的懷裡咧嘴咯咯笑,時不時咿呀咿呀想要模仿自己的哥哥歌唱,卻沒有破壞歌劇的莊嚴肅穆。
反而新增了一絲淳樸的味道,多了一絲生活的瑣碎,變得更加真實而親近。
在鄉村的田野中,陽光灑下,一片金黃。
微風輕拂著稻田,發出細微的沙沙聲。
這時,一陣悅耳的歌聲傳來,迴盪在空曠的田野間。
那歌聲清澈動人,彷彿是大自然的和聲,與鄉村的美景融為一體。
歌聲像一隻輕盈的蝴蝶,在田野上翩翩起舞,穿過稻田,越過小溪,傳達著無盡的歡樂和自由。
它似乎與微風嬉戲,與麥穗共舞,給整個鄉村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鄉村的人們紛紛被歌聲吸引,走出家門,駐足聆聽。
他們臉上洋溢著笑容,感受著歌聲帶來的愉悅。
歌聲在鄉村田野中迴盪,它讓人們忘卻了疲憊和煩惱,沉浸在這片寧靜與美好之中。
這歌聲,是鄉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嵐面前小觀眾記憶中深深的烙印。
嵐練習歌劇倒也沒有什麼高尚的理由。
擺攤的人都知道,最重要的就是吆喝環節。
還有什麼能比在夏日祭上,傾情獻唱一首異國歌劇更讓人矚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