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戰爭 (第2/2頁)
惡的呃呃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加發達。鐵路使供應比以往更多的部隊成為可能,並允許部隊在友好領土內快速移動。更有效的普魯士鐵路網路使普魯士軍隊比奧地利人更快地集中。
毛奇在回顧他對魯恩的計劃時說:“我們擁有不可估量的優勢,能夠將我們的285,000名野戰軍運送到5條鐵路線上,並且幾乎可以在25天內集中他們。……奧地利只有一條鐵路線集結200,000人將需要她45天的時間。”
老毛奇早些時候也說過,“沒有什麼比現在擁有我們必須擁有的戰爭更受歡迎的了。”
在波西米亞的路德維希·馮·貝內德克領導下的奧地利軍隊。
以前被認為享有“中心位置”的優勢,因為他們能夠集中精力於沿邊境地區發動連續進攻。
但速度上更快的普魯士集中抵消了這一優勢。當奧地利人才完全集結時,他們在集中對付一支普魯士軍隊時,無法阻止另外兩支普魯士軍隊攻擊他們的側翼和後方,威脅他們的交通線。
而在南方,義大利人的存在,讓奧地利不得不分散兵力去和義大利王國作戰,甚至奧地利已經主動撤出了威尼西亞。
戰爭態勢從一開始就對奧地利不利,老朽的奧地利不得不向拿破崙三世求援,可拿破崙三世還是小覷了普魯士,其答應了奧地利要求,卻遲遲沒有介入。
6月23日普軍直抵扎維杜夫至齊陶一線集結。
6月26日普奧兩軍之間發生雲納河戰役。
普軍的參謀部總長老毛奇精心策劃戰陣,集中火力攻打奧地利。當奧軍集中侵略西里西亞時,他就調軍到薩克森和波西米亞,與早已在那裡集結大軍的普王威廉一世會合。
7月3日,普軍大舉進攻,在克尼格雷茨戰役(又稱薩多瓦會戰)打敗奧軍。奧軍人數有優勢,死傷人員卻是普軍的七倍,皆因普軍裝備優良、戰略得宜。
除了薩克森之外,其他邦國對戰爭的影響很有限。漢諾威的軍隊在6月27日的巴特朗根薩爾察戰役擊敗過普軍,但不久遭到大軍圍困而投降。普軍在美因河與巴伐利亞正面交鋒,在紐倫堡和法蘭克福戰鬥。巴州的維爾茨堡被普軍圍困,但一直到停戰前仍未投降。
奧地利倒是在和義大利的作戰出人意料,在6月24日的庫斯托札戰役和7月20日利薩戰役(利薩在今克羅埃西亞維斯)的海戰上,都擊敗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