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一代...明君 (第2/3頁)
浮沉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妻挖祖墳的深仇大恨嗎?
“奴才(臣)等有罪,請皇上責罰!”
莫洛、米思翰、明珠三人跪地叩首,一起跪求責罰。
“撤藩”是議政王貝勒大臣及九卿科道會同確議,三人雖然只是帶了個頭提議,但下令撤藩的,卻是玄燁本人。
三人跪在地上,心裡也是打鼓。吳三桂造反,天下震動,朝議紛紛,萬一玄燁來個順水推舟,下旨宰了三人,三人也只能做冤死鬼了。
是以,三人只是求“責罰”,“奴才罪該萬死”、“臣該死”之類的話語,半個字都不說。
萬一被順水推舟,那可就死的太冤了。
“藩鎮久握重兵,勢成尾大,非朝廷之利。吳三桂狼子野心,揹負國恩,不知忠君報國,反而起兵造反,十惡不赦。卿等無罪,都是朕之決策。都平身吧。”
玄燁輕聲一句,莫洛三人額頭冒汗,趕緊謝恩。
“奴才(臣)謝聖恩!”
這一次,皇上終於沒有讓他們當替罪羊。
索額圖暗暗心驚。明珠這小子,自詡學富五車,看不起自己這個大老粗,處處和自己頂牛,早就想收拾這龜兒子了。
這一次,不過想給明珠這些人找點不自在,卻沒有想到,得罪了玄燁。
“皇上,吳三桂上疏,請求釋放其子吳應熊和其孫吳世霖等人。不知聖上如何決斷?”
趁著玄燁還沒有改變主意,莫洛趕緊上奏。
崇禎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變,平西伯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居功至偉。清順治十年(1653年),吳三桂世子吳應熊與和碩恪純長公主成婚,吳應熊以額駙的身份留居京師,實際為大清朝廷的人質。
吳三桂起兵反清的訊息傳至京師,玄燁下旨,吳應熊和子女被捕入獄,如今被關在天牢之中。
“明珠,你是兵部尚書,說說你的看法。”
玄燁的目光,轉向了納蘭明珠。
長孫吳世璠都被偷運出了京城,擺明了是要和朝廷分庭抗禮,和自己掰手腕。偏不給你這個機會。
“皇上,奴才以為,不殺不足以震懾天下,只有殺了吳應熊和他的兒子,才能扼制吳三桂的囂張氣焰,打擊叛軍,提升大清將士計程車氣!”
納蘭明珠上奏,將吳應熊及其子吳世琳處死,也是堅定玄燁和吳三桂勢不兩立的決心。這樣一來,自己和皇帝成了一條線上的螞蚱,日後不會被玄燁秋後算賬。
“皇上,朝廷糧餉充足,足支十年。可以旗勁旅為前鋒,可命各路將軍、護軍、驍騎校、尉,並王公貝勒,貝子,各旗佐領,以及所有各部披甲一起上陣,以示我八旗軍威!”
戶部尚書米思翰也站了出來,慷慨激昂,為明珠背書。
“明珠、米思翰,依你二人所奏。叛逆子孫,理應誅戮,斷絕叛軍之望,以激勵朝中上下人心,遏制住吳三桂的反叛慾望,各部官軍一鼓作氣,蕩平叛軍。吳三桂怙惡不悛,吳應熊及吳世琳義難寬緩!”
玄燁假意考慮片刻,立刻做了決定。
“本當照廷議,將吳應熊、吳世琳其餘子女,俱行凌遲處死,但以吳應熊久在近侍,朕心不忍。故將吳應熊及其子吳世琳處以絞刑,其餘幼子俱免死入官,以彰國法!”
“皇上聖明!”
下面眾臣一起肅拜,個個都是肅然。那些個漢臣,人人更是心寒。
雖然建寧公主與吳應熊的婚姻是典型的政治婚姻,但夫妻二人相敬如賓,關係不錯,並育有兩兒一女。
皇帝下詔處死吳應熊父子,作為玄燁姑姑的建寧公主,又被置於何地?那個年幼的孩子,又有何罪?
殺伐果斷,心如鐵石,年輕的皇帝,果然是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