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煙雨濛濛,竹枝青翠,隨風微擺,杜鵑在外鳴叫,如泣如訴,群山起伏,晦暗不明。
王和垚雖然昨夜睡的晚,但多年的作息習慣,他還是早起了。
不但早起了,而且俯臥撐,仰臥起坐都做了許多。要不是地形不熟,又是下雨天,他已經出去跑步了。
開啟房門,低矮的土牆和茅草屋頂映入眼簾,細雨如絲,竹葉亮綠,屋外清新的空氣,讓王和垚精神一振。
是的,他已經是這時代的王和垚了。
“阿爹,阿母,你們也起來了。”
看到父母在前屋忙活,王和垚打起了招呼。
既來之、則安之,沒有必要再緬懷過去。
“垚兒,你怎麼不歇歇?”
王父停下手頭的事情,回過頭來,關切地說道。
“阿爹,你這是要……”
看到父親一身麻衣,王和垚不由得一愣。
“垚兒,今天是寒食,你爹要去給你外公上墳。你身子弱,就不要去了吧。”
王母粗布葛衣,她從父親身後閃出,她走過來,看了看兒子的房中,眼神中有一絲驚訝。
以前兒子從不早起,性格懦弱,脾氣古怪,今天好像變了個人似的。
房間裡、床上整潔不說,那個被褥,疊的方方正正,像磚頭一樣。
這變化也太大了些。
“阿母,我沒事。已經好多了!”
王和垚笑著說道,安慰著父母。
寒食是漢人第一大祭祀節日,在冬至後105天,清明前一天或兩天,節時嚴禁煙火,只吃冷食。唐時曾經以政令的形式,將掃墓固定在寒食節。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飛入五侯家,民間、官府、皇家都會在寒食這天祭祀掃墓,添土燒紙,以寄託哀思,告慰先人。
在王和垚所處的後世,物慾橫流的經濟社會,節奏快,誰還會吃冷食再祭祀,寒食清明歸為一日,箇中利弊,只有後世後後世才知道了。
“阿母,你不去嗎?”
王和垚脫口而出。
“你這孩子,女人怎麼可以上墳。桌上有青團,你慢慢吃,喝些水。”
王母笑了一聲,眼裡亮晶晶,她拿起蓑衣和農具,和提著籃子的王父就要出門。
青團是餘姚的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裡,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清香,也是餘姚百姓在寒食和清明吃的一道傳統點心。
“阿母,你這是要去那裡?”
王和垚一陣臉紅。鄉村陋俗,不允許自己的親生女兒上墳祭祀,何其荒謬!
“你這孩子,阿母當然是要去田裡忙活,不然咱們吃什麼。”
王母笑著說道,背過身,紅著眼眶,抹了一把眼淚。
兒子被嚇成了這個樣子!也不知道,以後腦子有沒有問題?還能不能娶妻生子、正常生活?
“阿母,我和你一起去!”
優雅瘦弱的母親要去幹農活,身為男子漢的王和垚,立刻急了起來。
當初,他可是八塊腹肌,鋼板直男一個,怎能眼看著母親受苦受累。
“田裡沒什麼活計,除除草什麼的。你要是身子好些,就去給你外公上上墳吧。”
王母心裡開心。兒子自小體弱多病,從來都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難得有這份孝心。
不過,兒子雖然已經成人,但體弱多病,跟著自己去下田,怎麼看怎麼怪,自己也不忍心。
王和垚無奈點了點頭,正在感嘆母愛的偉大,王母一句話把他打回了現實。
“順便看好你爹,別吃窩邊草!鄰村溪口村的劉寡婦,東門鎮的顧家娘子,都多留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