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筆生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公元925年,即同光三年的九月辛卯日,也就是初一那天,河陽地區傳來了訊息,說黃河的水位竟然上漲了一丈五尺,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洪水災害。僅僅過了兩天,到了癸巳日,中書省向李存勖上言,提出了一項關於大行皇太后諡號議文的儀式安排。他們建議,這份議文應當在太廟的太祖室內宣讀,以彰顯對先皇的尊崇與紀念。同時,為了體現儀式的莊重性,應當召集兩省、御史臺中五品以上的官員,尚書省中四品以上的官員,以及各部門中三品以上的官員,讓他們按照品級在太廟內依次站立。李存勖聽後,深感此議甚是妥當,便同意了這一建議。
然而,此時的天下並不太平。鎮州、衛州相繼傳來急報,說洪水已經湧入了城中,許多房屋被毀,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李存勖聞訊,心中甚是憂慮,他深知自己作為一國之君,有責任保護子民免受天災人禍之苦。於是,他立即下令各地官府組織救援,儘快安置受災百姓。
乙未日,李存勖在處理完洪災事務後,又下了一道詔書,封自己的第三子、鄴都留守、興聖宮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判六軍諸衛事的李繼岌為魏王。這是李存勖對李繼岌才能和功績的肯定,也是對他未來寄予厚望的體現。隨後,李存勖決定前往壽安陵祭拜先皇,以祈求天下太平、國泰民安。
時間轉眼間到了庚子日,襄州又傳來了壞訊息,說漢江的水位也暴漲溢位,淹沒了許多房屋。李存勖聽到這些訊息,心中更加沉重。他深知,天災無情人有情,自己必須儘快採取措施,幫助受災百姓度過難關。然而,就在這時,李存勖的心中卻湧起了一股更強烈的決心——他決定大舉討伐蜀國。
為了昭告天下,李存勖頒佈了一道詔書,其中寫道:
“朕自幼便繼承了大業,不久前更是平定了偽政權,統一了中原大地。朕並非不想以仁愛之心安撫四海、協和萬邦,讓正統的歷法遠播四方,使人倫有序、天下太平。然而,有些地方卻地處偏遠、心懷叵測,完全違背了侍奉大國的規矩,只想著苟且偷安、自立為王。對於這樣的地方,朕必須依據典籍訓誡、以皇威震懾,興起討伐罪惡的軍隊,以遏制那些擾亂常規的黨徒。
說起蜀地之主,他世代都辜負了唐朝的恩德。從前,他的父親總管藩鎮,他接任後更是變本加厲。當朱溫在東方離開汴水、先皇西逃至岐陽時,他非但不務扶持王室、共渡難關,反而心懷觀望、趁火打劫,盜取了劍南的土地,完全辜負了邊疆守將的忠誠與期望。
先李存勖早年在並門時,便欲興起霸業、一統天下。那時,蜀地之主曾派人送來書信和財物,先皇也給予了回禮以示友好。後來,先皇又特地派遣使者前往蜀地,專程持聘禮前去拜訪。然而,蜀地之主卻傲慢無禮,未派回一名使者回復那咫尺之遙的書信。歲月流轉,昔日的歡盟早已頓阻,兩地的關係也愈發緊張。
朕近來遵循先皇的遺訓,繼承統治了列藩。追憶昔日的誠意與友好,朕決定繼續先皇的舊好、與蜀地修和。於是,朕多次派遣使者送去書信和財物,以表達朕的誠意與期望。然而,蜀地之主卻背棄了恩惠、食言而肥,拋棄了同盟而選擇了異路。他不僅對朕的使者冷嘲熱諷、拒之門外,還暗中勾結他國、圖謀不軌。
如今觀察蜀地之主這個孽子,他佔據著山河之險要、委任宦官把持權柄、憑藉險要的地勢僭越稱帝。他早先曾給秦王寫信,誇大蜀地的聲勢、炫耀自己的武力,言辭中充滿侮辱和誹謗親賢的功勳和德行。近日來,朕率領精銳之師南征北戰、如電掃般殲滅了兇惡的敵寇,恢復了墜落的宗廟、延續了中興的歷數。捷報頻傳、天下震動,然而蜀地之主卻遲遲未肯歸順、使者前來仍然抗拒書題、情動之先卻誇耀其險固之地。
更有甚者,蜀地之主手下的宋光嗣陳說狂妄之計、另啟奸謀。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