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烏什暴亂非香妃而起 (第2/2頁)
張鶴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海前腳剛敗走,納世通帶領援軍趕到,而納世通。領兵剛至彼處。還沒開戰,竟怕明瑞爭功,六百里行文阻止明瑞前來。然後再給乾隆上摺子,‘辦理烏什官兵,現在一千八百餘名,已足敷用。伊犁事務緊要。明瑞可毋庸前來。止須撥馬四五百匹接濟。已由驛六百里行文知會等語。’
這份奏摺,給乾隆弄得無語了。明瑞是節制各城將軍,遇此等事情,理應前往查辦,而且乾隆命明瑞前往。並不單單是以壯軍威,主要是調查暴亂起因,即便烏什平定,明瑞還是有應辦之事。納世通身為參贊大臣,新疆的二號人物,連這個道理都不懂,未得聖諭,他有什麼權利先發行文。
乾隆何等聰明,心知肚明,納世通是怕明瑞前來搶功。暴亂之下,軍、民,隨時都有死傷,兵貴神速,平亂宜早不宜晚,把功勞看得比士兵、百姓的命都重要,是何等混帳官員,無恥至極。
乾隆怕明瑞看到納世通行文後,真就回轉伊犁,自乾隆十三年以來,乾隆看盡前線官員的醜態,對明瑞也不敢高估。忙又下了一道諭旨,催促明瑞前往。
好在富察明瑞與其他官員不同,見到納世通行文後不但沒有返回伊犁,還派觀音保帶了五百名精兵,火速前往增援。
觀音保到達烏什時,納世通初戰告捷,他更是把全部心思用在阻止明瑞前來搶功上面。觀音保到達烏什時,正趕上納世通再次攻城。納世通竟安排觀音保的部隊,負責防守城外通北山區的路口要道,不許觀音保參與攻城。乾隆在上諭中直接責問‘觀音保所率官兵,俱甚強狀。攻取烏什,理應呼叫此兵,但被派去堵截逆賊逃遁之道,用意何在?伊等意欲不用觀音保所領兵丁,而僅用伊屬兵丁,則成事後獨享戰功矣。’
而此時正當是安撫沒有鬧事的回眾,令其傾心出力之時,納世通反撥給觀音保回兵二百名,令其任意驅使,說白了就是專門侍候觀音保等人,觀音保哪見過這陣仗,根本沒敢用。由此可見,駐地官員壓榨回人,已是普遍現象,烏什之始亂,繼而賊勢猖獗,暴亂不能立時完結,跟這些官員卑鄙無恥、平日任意壓榨回人有關。實堪髮指。
乾隆都不知道該罵這些人什麼好。
二月二十七,明瑞趕到時,納世通已多次強攻,仍是毫無進展,在此過程中不但被叛軍又奪走一門炮,觀音保還受了傷。
此時烏什城已彙集了從葉爾葉爾羌、庫車、阿克蘇、喀什噶爾、喀拉沙爾以及伊犁方面開來的平叛部隊達四千之眾。再加上明瑞的部眾,清軍已達萬餘人。
清軍如此大規模攻勢,仍是久攻烏什不下,乾隆估計,必然是全城盡叛,故而給明瑞傳旨,若是烏什回人稍知害怕或擒獲首惡,趁機投降,還情有可原。倘若不怕死,仍是抗拒,得城後,必嚴行查辦,不可姑息。叛犯婦女,不必解京,送往伊犁該處配與厄魯特人。將烏什城拆毀,土地給其他回人耕種。
從閏二月始,清軍不斷對烏什發起軍事強攻,叛軍雖傷亡慘重,清軍卻未能取勝,戰爭進入了相持險段。為儘快結束戰事,明瑞採取了‘擾其耕作’、斷其樵牧的策略。乾隆覺得此法可行。沒多久,烏什城內出現了,‘糧盡樵斷,馬斃人飢’的局面,但清軍仍是久功不下。
乾隆只能派阿桂前往協助明瑞辦理烏什事務。因為阿桂曾帶領回民一起建設新疆,回人對阿桂的感情,遠遠超過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