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青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已經在腦海中幻想出好幾種吃法,香煎、涼拌還是煲湯好?
看我不說話,兩人又急於表現自己。
年輕一點的那個說:“夫人,我還會做豆乾,也會揭油皮,有一次忘了加滷水,一直熬煮就能一直得到油皮,我都沒告訴過我以前那個掌櫃。”
另一個年齡稍大些的也不甘落後:“夫人,我還會做豆腐乳。以前賣不完的豆腐,我都是把它們做成豆腐乳,能吃好久呢。”
怪不得常說:“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乖乖,勞動人民的智慧真是無窮盡的。有了這些農副產品,何愁見不到回頭錢,這不就淘著了嗎?
狠狠表揚了兩人一番,還以此為契機,在村裡設定了獎勵機制。凡是有特殊技術,或是將原有工藝進行改良的,只要被肯定,都有獎賞,若是被採納,還會提為小組長,這一決策瞬間帶動了全村的技術浪潮。
這群質樸勤勞的人,在長年累月的勞作中,已摸索出很多經驗,每天都有人獻計獻策。為了方便大家一展所長,還特意組建了鐵匠鋪、木工坊、織布坊、繡坊、大醬坊等。可惜沒有新房子,只能到處騰讓拆兌。我都恨不得春天趕緊到來,好大幹一場。
即便現在還不能立刻變現,但大家的飯食卻實實在在豐富了不少,物資也得到了極大的補充。
本是貓冬的季節,可河灣村的這個冬天簡直太忙了。
凜冽的寒風也吹不散村子裡那股熱火朝天的幹勁。豆腐坊裡,石磨緩緩轉動,乳白的豆漿流淌;鐵匠鋪中,火星四濺,映紅了憨厚的臉龐;織布坊內,梭子來回穿梭,織就著結實的布匹......每一處都像是被點燃的火焰,熊熊燃燒,整個河灣村就沒有閒人。即便是老人和孩童,都知道去山腳下撿柴拿來換工分。
大家每天除了跟著各位組長忙活計,飯後還要讀書認字。即便大多數人一學習就頭疼,覺得比干苦力活還累,教了3天還是寫不出來一個字,但在趙竟成徐徐教導下,大家的思想和觀念卻在一點點發生變化。起碼現在村裡再也看不見隨地大小便,亂扔垃圾的了,都知道了愛護環境,人人有責的道理。
我已將小學堂完全交給了趙竟成,自己只做個背後諸葛。術業有專攻,我覺得頭疼的事,他卻做的樂此不疲。
組長上面設隊長,隊長上面設管事,按照才能分工,責任到人,各取所長,各司其職。
冬天,不再是寒冷和寂靜的代名詞,而是希望與奮鬥的序曲。在大家團結協作、共同努力下,河灣村發展得越來越好,而且工藝技術也越來越精進嫻熟,如同一罈老酒,越陳越香,成為了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重要一部分,永遠地在歲月長河中散發著迷人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