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 (第1/2頁)
[德國]馬庫斯·沃爾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環顧四周,社會主義的理想紛紛破滅。在智利,阿連德的民主社會主義被埋葬在血泊中。古巴革命後建立的多元化社會和種種創舉曾令我耳目一新,如今也不復存在,剩下的只是一個專制政權。我半是好奇,半是痛苦地關注著卡斯楚試圖靠自己的力量改革振興古巴的努力。蘇聯甚至連裝裝樣子表示支援都不肯。卡斯楚一定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在古巴問題上,我和在世的最偉大的德國作家京特&iddot;格拉斯的看法完全一致。他寫道:&ldo;我始終反對古巴實行的不切實際的社會制度。然而今天這一制度行將滅亡之際,我看到除了巴蒂斯塔外,沒有另一種制度可以取代它時,又決定支援卡斯楚。&rdo;
第十六章 末日
1980年,波蘭成立了以華勒沙為首的獨立的團結工會。整個東歐陣營為之震動。比鄰波蘭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感受尤其強烈,擔心波蘭局勢的動盪會殃及自身。波蘭工會在民運中的帶頭作用令波蘭共產黨上層坐臥不安。工人罷工後,波蘭共產黨再也無法自稱代表所有勞動人民了。
70年代末,根據外國情報局提供的準確情報,我們瞭解到波蘭社會不滿情緒日益蔓延。華勒沙圈內有我們的耳目。波蘭最著名的知識分子米赫尼克身邊也有人向我們通風報信。不過波蘭與東德諜報機構之間的關係始終別彆扭扭。即便我們告誡波蘭當局有可能爆發騷亂,他們也聽不進去。
眼看地平線上烏雲密佈,東柏林的國家安全部及與波蘭接壤的東德各省國家安全域性分別成立了關于波蘭問題的特別工作組。對外國情報局來說,當務之急是摸清支援團結工會的西方政府、政黨、諜報機構以及諸如工會之類的民間組織的真實意圖。波蘭諜報機構的同事請我們幫助監視流亡海外的波蘭人組織,尤其是位於慕尼黑的自由歐洲廣播電臺和在巴黎辦的《文化》雜誌。波蘭騷亂最嚴重的時候,我們徵得波蘭內政部的同意,直接在波蘭國內蒐集情報,並制定出種種宣傳方針,積極引導波蘭國內的輿論。同時,我們還掌握了西德諜報機構內負責波蘭海外人士部門所從事的種種活動,從而可以針鋒相對地予以還擊。
然而我們預先發出警告也好,波蘭政府加強對人民的防範也好,均於事無補。團結工會是一個嶄新的組織。東歐各國持不同政見者過去一向認為,任何改革必須以保障經濟和社會穩定為前提。團結工會卻反其道而行之,罷工工人處處與政府作對。後者顯然心虛膽怯,步步後退。1981年12月雅魯澤爾斯基在全國實行軍管只不過延緩了局勢的惡化。
1981年,我萌發了退休的念頭。一來事業上已功成名就,二來1972年簽署的基本條約步履蹣跚,成效甚微。昂納克成了又一個死抓住權力不放的年邁領導人。有人勸我競選中央委員,繼而爭取進入政治局。然而在這種氣候下,我無意尋求政治上的進一步發展。再說米爾克會不遺餘力阻擋我。我把這一想法埋藏在心底,只在日記裡寫道:
米爾克不明白,我對政治上的升遷已無興趣。一則這會給自己再繫上一條繩索,限制了選擇的自由。二則我們選出的權力機構徒有虛表,在裡面幹只會白白耗費精力。幹嗎還去當那個官呢?
我開始博覽群書,對各種新觀點以及對我國自稱的&ldo;當今世界上真正的社會主義制度&rdo;提出的種種批評敞開心扉。其中包括魏斯所著的《抵抗之美學》。魏斯在此書中夾敘夾議,回首往事的同時還剖析了史達林主義產生的原因及後果。弟弟康尼正打算拍一部名為《三個人》的電影或寫一部同名小說,講述童年時代他在莫斯科與弗洛赫、維克託&iddot;菲舍爾和喬治&iddot;菲舍爾結下的友誼。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去30年後,4個人在美國再次重逢。康尼參加過蘇聯紅軍,日後成為著名電影